新形势下初中数学的思考与探究

2019-09-10 07:22刘美玲
家长·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刘美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思想已渗透到当前教学活动当中,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革新,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体验得到优化。数学作为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存在“没意思”“不想学”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基础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对此展开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期”。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此阶段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仍然存在“被动学习”“理解不足”“兴趣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运用不当、课堂环节设置不足而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有效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体不明确。通过对当前数学教学环境的分析,发现部分地区的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教师霸占讲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常常主导课堂活动,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活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在成长。第二,讲授模式固化。教师通常采用照搬照用的讲授模式,“牵引”学生的思维方向,对课堂问题的解决存在“帮”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到阻碍。

2.教学手法单一化。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即黑板+粉笔,虽对课堂知识的讲授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学生兴趣和课堂效果存在不足。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手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授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率上存在不足,只是简单地播放或观看图片,未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信息化的高效作用。

3.教学环节不适应。教学计划和课堂环节的有效设置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环节设置上存在不适应、不恰当等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问题的预设、学生个体发展这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在问题的内容和质量上,存在“空热闹”“低效超纲”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二,教师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从而造成集体授课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提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还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整体架构,融入生活化案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此外,将生活案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随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举例,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的文具盒是长方体。”有的学生说:“我的水杯是圆柱体。”通过生活案例和事物的引入,不仅能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二)设置问题化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课堂问题是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对课堂知识掌握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还有利于教师更为高效地了解课堂动态,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安排做好应对策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设置课堂问题,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基本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算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

1.计算题:(-6)-(-13)+2=(-18)-1+(-4)=6+(-2)-6+(-13)=;2.判断题:2+(-15)-(-5)___3+(-4)+7+(-13)6-14-(-17)-3____(-5)-(-12)+4

通过课堂问题的灵活设置,不仅使学生的课堂基础得到巩固,还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有效设问的课堂效果。

(三)注重主体化发展,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集体授课活动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效果和转化能力存在差异化表现。这种差异化现象如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消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授课方式,采取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学科基础的良性需求。

三、 结语

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深度解剖,并采取生活化、问题化以及主体化的应对策略,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质量。同时,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教育本质出发,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学习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主观意识渗透,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仇贵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J].中华少年,2019(12).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