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

2019-09-10 07:47周梦莉
家长·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幼小中学儿童

周梦莉

摘要:幼小衔接是目前全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教拼音、教算术”变成了许多校外培训班吸引家长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引领家长科学认识幼小衔接、理性做好幼儿的教育支持,我们从“数学教育”这个视角来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教育

儿童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敏感期的,在对的时间段展开适宜的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小应衔接,衔什么

学前阶段,儿童的多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良好,注意的持久性不够稳定,“小学化倾向”的幼小衔接训练,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不良作用,同时也会扼杀孩子未来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科学认识“幼小衔接”的本质:让儿童在社会性、心理和身体发展上获得适宜的衔接,促使儿童进入小学后能和谐稳定地学习和发展。

二、儿童学数学,学什么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数学的学科本质,我们认为在学前阶段数学学习主要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让兴趣得以激发。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及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在感受数学趣味性的同时,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2.与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处处可用的重要性,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3.促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

三、家长要配合,做什么

1.玩中学,呵护孩子的数学兴趣。幼儿的天性是爱玩,因而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也应尊重孩子的天性,家长应做个有心人,在陪伴孩子游戏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在玩中学到数学。譬如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画鼻子:妈妈蒙上眼睛,给畫板上的脸画上鼻子,请宝宝来口头指挥。宝宝在游戏过程中,会大声地提醒妈妈“往左边”“往右边”“上一点”“下一点”,不知不觉地便认知了“上下左右”等方位。类似这样的游戏方式有很多,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生动有趣,因而获得的知识也记忆深刻。但务必注意,学前阶段的数学学习重在具象感知,不应过多地强调抽象概括,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贪多求全,适得其反。2.做中学,丰富孩子的个体经验。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早在入学前,就已经开始学习数学了,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学前算术方式。大班的儿童5~6岁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简单的概括、分类,并能大致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对关系。譬如搭积木是孩子很喜欢的建构游戏,单元积木是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材料,在搭积木的游戏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对话,感受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我选的这块短,你选的那块长”等等,儿童在选择合适大小、块数时,主动积累了单元积木之间数量关系的经验。学前儿童爱动手、爱探究、做中学是非常适宜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家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为孩子开辟更多的做中学的空间,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从而获得丰富的个体经验。3.生活中学,促进孩子的认知成长。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倡导“生活即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家长要提供适宜的支持,让生活成为一本最好的数学教材。譬如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认知,家庭里体育锻炼时,可以邀请孩子做小裁判,为爸爸妈妈计数跳绳或打羽毛球,判定胜负。这是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孩子的数学认知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科学认识了“幼小衔接”,便能理性地寻找数学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从而获得完整发展的数学素养。

(责编  杨  菲)

参考文献:

[1]黄以瑾.幼小衔接过程中数学教育的优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4).

猜你喜欢
幼小中学儿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