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情绪场,让阅读问题通透起来

2019-09-10 17:17宋宗伟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教师

宋宗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生阅读思维比较灵动,具有好奇心,教师不妨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阅读布设,利用阅读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情绪,自然能够赢得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让学生走进情绪场,这样才能使阅读问题通透起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阅读情绪

教师利用问题打开教学程序,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在具体操作时,要精选阅读问题内容,适时投放阅读问题,以顺利启动学生阅读情绪。

1.精选阅读问题内容

阅读教学启动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丰富问题资源,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之中。在阅读问题内容选择时,教师需要展开全面深入的教学调查,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以提升问题设计的契合性。学生学力基础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问题难度系数设计时,需要有观照意识,给不同群体学生准备不同问题资源,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如教学部编教材第九册《搭石》,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投放思考问题: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课文中老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搭石”本身具有链接作用,链接什么呢?如果让你和同桌两个人来表演过搭石,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教师给出一串问题,将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开始思考,并逐渐进入角色之中,对文本内涵展开深度发掘。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大多能够顺利给出问题答案,教师对学生问题解读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积极的引导。问题不断解决,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成的阅读认知越来越丰满。

2.适时投放阅读问题

阅读问题确定后,何时投放这些问题,这是值得教师重点研讨的内容。课堂导入时,学生学习思维处于待机状态,可以利用问题进行激发启动;重点难点突破时,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进程投放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跨越瓶颈;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利用阅读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阅读思考机会。

教学《将相和》,教师在重点突破阶段,为学生投放思考问题:课文题目是“将相和”,而课文介绍了三个故事,前面两个都没有涉及将相和的问题,这样安排结构是不是有问题?学生开始阅读和思考,并自发讨论。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将相和虽然涉及廉颇、蔺相如的矛盾纠葛,但前面的故事是蓄积。如果将三个故事的顺序颠倒一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学生再次展开热议,逐渐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重点难点突破阶段投放问题,并通过进一步追问,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

二、探寻问题视角,矫正学生阅读方向

优化问题引导设计方案,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阅读文本内涵,形成崭新阅读认知体系。

1.优化问题引导设计

教师对阅读问题进行具体引导时,需要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找到问题解读切入角度,给学生以针对性引导。小学生阅读思维比较单纯,对阅读问题的理解常常处于朦胧状态,教师要注意利用诵读、鉴赏、对比分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度解析阅读问题,并在不断归结基础上完成阅读认知构建。

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然后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并形成质疑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很快就归结出一些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这些小鸟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题进行筛选,集合成问题集锦,并将问题投放到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讨论。为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教师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加工修改,增加了一些内容,将学生带入特定思维情境之中。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学习,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课堂注入丰富活力。

2.调整问题思考路线

学生处于不同阅读认知层级之上,对相同阅读问题持不同见解,这是最为正常的现象。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个性认知思维的呈现。在具體引导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表现,找到引导突破口,让学生顺利进入良性思维通道,快速抵达问题核心,形成完善的阅读认知。

关于读书话题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在学习《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读书的名言,然后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如何延伸阅读,说说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个性观点不断涌现。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集体交流,学生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为学生布设小组讨论学习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思维情境之中,其教学调度效果显著。

三、问题维度,推高学生阅读思维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利用阅读问题展开调度,可以顺利调动学生阅读思维,形成崭新阅读教学亮点。

1.问题设计维度

在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对阅读思考问题进行全面拓宽创新思考,从问题长度、问题宽度等方向展开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阅读思考锻炼。阅读训练启动后,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作出优化调整,运用阅读问题展开训练,增加问题数量、提升问题难度、拓宽问题域度,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塑学科能力。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阅读,为学生准备了拓展性训练内容:我们对家庭教育都比较熟悉,你对家庭教育持什么观点呢?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说说家长不同评价对孩子发挥不同的作用。有学生认为,家庭教育就应该以鼓励为主,像作者妈妈这样的评价是从正面给予表扬,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展开学习思考,形成崭新问题启迪点。

2.创新问题训练形式

阅读问题呈现形式亟待创新,以发挥其调度作用,教师要注意对阅读问题进行创意改进。质疑对话、课堂辩论、主题讨论、创新读写,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阅读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契机,让学生在不断思考过程中形成阅读认知。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展开训练创新设计,势必能够获得丰盈助学力量。

学习《桂花雨》,教师围绕乡情亲情角度布设训练任务:作者对家乡的桂花雨情有独钟,表达浓重的乡思之情。如果你身处异地,让你面对一轮明月,你打算如何抒发乡思之情呢?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都积极展开讨论。有人主张背诵乡愁诗歌,有人则建议唱乡思歌曲,还有学生认为可以绘画传递情意。教师利用问题为学生布设了课堂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成功激活学生训练主动性。

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这是语文教师最为常用的教法。小学生阅读学习带有鲜明的情绪化,其阅读热情更高,阅读效率便会大大提升,教师抓住阅读教学启动点展开调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2101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思维教师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