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式阅读”型作业的创意设计

2019-09-10 17:17李明书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语文课堂

李明书

所谓全式阅读,是指涉及听、说、读、写、思等学习行为的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全式阅读”型作业,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立体性训练体验,培养学生关注力、锻炼记忆力、提升互助力、打造创造力。语文作业设计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从学生学习现实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展开教学发掘,以全式阅读型作业作为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历练机会,自然能够形成崭新教学促进动力。

一、倾听性作业,历练学生关注力

倾听性作业带有创新性,学生感觉会更为灵敏,教师需要作出创意设计和调度,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训练情境之中,自然成长阅读感知能力。如“每课一读”,教师让学生自行搜集课外阅读内容,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在课堂上诵读,不管是诵读者还是倾听者都会被这些美文所吸引,自然拓宽阅读境界,接受更多课外文本信息。或者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经历,展示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内容,也可以给其他学生带来学习启迪。教师根据学生倾听情况给出作业布设,学生自然进入作业操作环节。

如教学部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桂花雨》,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提出阅读要求:这篇课文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作者在文本中七次提及桂花香,找出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感知。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阅读学习,为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认知,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倾听性作业:关于乡情的文章众多,让我们来听一篇郁达夫先生的《还乡后记》。倾听时,注意展开对比分析,对比《桂花雨》,看有哪些异同点。教师让学生诵读《还乡后记》,其他学生则细心倾听。教师为学生诵读配上背景音乐,创设一种特别的阅读思考情境。诵读结束后,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逐渐理清了相关对比点。课堂展示阶段,学生表现可圈可点,说明教师布设作业具有鲜明的助学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倾听性阅读任务,给阅读课堂增加了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有了更丰富的感知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分析,不仅是一项作业任务,而是给学生阅读思维注入更多灵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学习,自然提升阅读感知的灵敏度。

二、共读性作业,锻炼学生记忆力

共读是学生集体性阅读学习行为,教师在具体组织时,不妨给学生布设或者推介一些阅读篇目,让学生集体展开阅读学习,并从阅读中形成作业设计契机,为学生布设带有积累性质的阅读任务,如阅读信息梳理、作者作品知识集锦、集中搜集典词佳句、做好经典摘抄等,都可以形成语文作业内容,学生在具体作业操作中自然成长记忆力。共读性作业带有竞赛和游戏性质,学生喜闻乐见,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以更为灵动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训练效果。

《将相和》中有三个小故事,均呈现独立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以课堂作业任务形式呈现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展开讲述比赛,小组成员轮流讲述故事,其他成员给出分数评价,最终评选出小组故事大王。讲述时,需要运用自己的话,还要展现故事人物个性,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学生听说有讲述故事比赛,都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气氛顿时被点燃,学生主动阅读文本内容,并尝试自己讲述,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解读,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教师巡视班级,对学生个性表现进行评估,给学生以更多技术指导,学生大多能够快速进入角色情境之中。讲述比赛正式开始,在小组长组织下,讲述比赛顺利推开,教师随即参与小组互动交流。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文复述竞赛作业,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表达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给出针对性指导,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信心。“听说读写思”是语文阅读作业的基本操作形式,这里调动学生参与“说”训练,其针对性很强,教学效果值得期待。

三、互读性作业,提升学生互助力

互动性阅读学习时,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通过讨论、演绎、争辩、创编等作业形式展开训练实践,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成长动力。小学生大多喜欢参与合作阅读学习,教师不妨对合作形式进行个性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形式,给学生以更多阅读自主权,都可以形成崭新阅读认知成长契机。特别是课外阅读学习,其阅读形式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阅读。亲子阅读、师生阅读、生生阅读等,都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主动力。

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師为学生布设了课堂演绎学习作业: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先将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进行现场演绎展示。要做好角色分工,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推敲分析,并做好彩排训练,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拿到作业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阅读文本内容,展开深入讨论,设计角色台词和动作,进行彩排训练。教师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调查,并给出具体的指导。课堂展示正式开始,教师让学生自愿报名,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从互动中获得的阅读感知更为深刻。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堂演绎性作业,让学生在读、说、写、思中展开学习探究,其学科能力获得有效历练。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抓住学生心灵打开教学发动,提升了学生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协作精神。

四、漂流性作业,打造学生创造力

所谓漂流性阅读,是科学合理运用读书资源的个性阅读学习形式,教师集中班级有限阅读资源,以“漂流”形式展开接力性阅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阅读学习的机会。教师借助“漂流性”阅读学习展开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让学生获得阅读信息变得更为便利,教师不妨给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阅读信息,自然能够形成崭新阅读学习机会。

如教学《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介绍读书的好处,学生对这个道理早已熟知。为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外阅读学习作业任务: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课外展开对应搜集,每人要找到至少10条。这里有几本书:《稻草人》《草房子》《顽皮捣蛋鬼》《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等。大家课下传阅,并写出读后感两篇。教师任务布设之后,学生便积极参与到图书传阅活动之中。课堂检查时,教师对学生作业表现给出专业评价,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学生大多能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积极能量。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在作业布设中引入全式阅读内容,符合学生阅读学习基本诉求,具有极为显著的训练价值。语文作业设计需要关注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学力基础展开布设,引入全式阅读型作业,势必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体验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形成学科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魏集镇中心小学(221200)

猜你喜欢
作业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业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想要自由
我的语文书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