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儿童思维,让写话生动有趣

2019-09-10 08:59刘晓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刘晓梅

摘要:在进行低年级写话教学时,教师要研读课标,把握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抓住口语和书面语训练的关键点,结合文本巧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写策略,催生儿童思维。

关键词:把握学情;巧构意境;设计策略;情趣盎然

低年级学生最反感的作业可能就是写话。导致学生对写话产生畏难情绪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对课标解读不够、拔高写话要求、追求固定模式等都是扼杀学生写话自信心乃至兴趣的原因。

我在最近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执教了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的看图想象写话《猫和老鼠》。我在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猜猜内容,写写故事,取得了预期效果。借此契机,我谈谈对部编教材写话教学的点滴思考。

一、充分了解学生基础,整体把握学情

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细细研读部编一年级教材,我们发现,编者在课后练习中为儿童写话训练埋下了多处伏笔。练习中仿写句子、读写训练的内容占了不少篇幅。一年级上册重在学生口头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尽量说生动。一年级下册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句子,进行仿写训练。二年级上册逐步引导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要求学生写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例如,把“××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写具体。二年级下册的教材帮助学生完善结构、感悟句型。部编教材的编排将写话训练化整为零,由易到难,巧妙推进。学生经历一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二年级开始学习写话,不会再感到陌生,简单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二、巧妙构思图画意境,催生思维火花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7岁左右的孩子,其形象思维发达,善于想象。二年级教材编排“看图想象编故事”,重在利用这个思维优势,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教材创设了一些鲜活的情境,意在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趣味。这样,孩子的想象力不仅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思维的天赋与本能也会被发掘。在写话的要求上,除了一些基本行文和格式规范,教材不做具体规定,学生能写几句就几句,多少不限,自由写。

解读教材时,我进行了认真思考:《猫和老鼠》是个经典话题,假如从7岁小朋友的角度想,猫和老鼠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课文只有一幅插图,我们必须采用一种手段或者创设一个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到更广阔的视野中去筛选。于是我将文中一幅静止的画面一分为四,变成一组有情节变化的连环画,一波三折,故事顿时跌宕起伏。

[图画一]巧设乐境,感受“趣”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和屏幕上的老鼠一起观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体验小老鼠开心玩电脑、观看动画片的情形,并引导学生用:“一天,小老鼠_____。”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話。学生有了切身体验,自然感受到小老鼠观看动画片时的心理活动:开心快乐,津津有味。

[图画二]转换镜头,秒变“哭”

小老鼠怎么突然哭了?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播放的精彩动画瞬间消失,屏幕留白,场景发生了大翻转。“一石激起千层浪”,视觉、听觉的冲击不仅让小老鼠大吃一惊,它伤心地哇哇大哭,也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们认真观察:此时的小老鼠身体往后一倒,吓得脸都变色了,泪水直往下流……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学生可以猜测到小老鼠的内心活动。

[图画三]自由猜测,辨其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们积极发言,思维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演一演、说一说,学生把看到、听到、想到的画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小老鼠和猫的故事变得生动形象。有学生说:“可能是家里人突然出现,不让他玩,吓得……”有学生说:“电脑突然死机了,气得……”有学生说:“可能停电了,伤心地……”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放开胆量,把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事实告诉我们:孩子的想象空间无比宽广。

[图画四]故事发展,趣无尽

答案揭晓:原来,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孩子经历了起初的课堂学习后,由开始有点不会说,到后来大胆说,愿意写。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就来自于“说”的兴趣、交流的兴趣、发现的兴趣,这样就有了写的兴趣。在这一无压力的训练流程下,孩子们不需要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就愿意把这四幅画面连起来写一写,于是,一个个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生动活泼的故事展现在我们眼前。四幅图画看似独立,其实是一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连续绘本,它能催生儿童思维,激发学生的“驱动感”。

三、精心设计导写策略,目标有效达成

对于低年级写话教学,教师既要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的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又要重视学生写话中的语言质量问题,指导学生解决“怎么写”和“怎么写得更好”的问题。我降低难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低起点、缓起步的导学策略中不知不觉练好表达的基本功。

“我笔抒我心。”孩子的语言是灵动的,教师的导学策略应以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为参照,以促进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为主导,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意到言,由言到文”的心理过程,如此,教学方能如扶梯上墙,步步稳妥。反观本节写话课的教学,自己深感庆幸——教师只要能真正遵循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听说读写训练巧妙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貌似难啃的“硬骨头”——写话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孩子们能在模仿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己的语言积累。模仿什么?课文是学生学习表达的最好素材,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善于捕捉课文中各种有价值的句型,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一类句式的特点。低年级学生不但要熟读、背诵课文,还要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步。

在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到不少素材,如优美的词语、优秀的描写手法等之后,我就布置句、段的练笔,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慢慢地乐于写作,于是也就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一事一物。部编教材中的练笔训练,有的紧扣文章的内容,有的是文章内容的延伸。对此,教师可以做种种设计,让小练笔既有助于学生巩固语言方面的知识点,又能相机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的《春夏秋冬》之后,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沐浴阳光,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他们与蜜蜂齐飞,让他们与蝴蝶共舞。回来后,孩子们便自然吟出平时积累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再让学生写几句与主题相关的语句,学生只要稍作改动,就能形成顺畅的语段。这种练习耗时少,效率高,这是平时千锤百炼、自然而然达成的结果。“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经常性的小练笔,能收到大面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奇效。

简简单单教写话,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在低年级段写话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文本,巧设情境,合理训练,我们的学生就会思绪飞扬,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学生就能成为“‘听说读写书五项全能”的学生,这也是语文教学永远追寻的根。

参考文献:

[1]刘永萍,陈玉芸.“诵读经典 快乐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1(3).

[2]席丽新.创设情境 注重训练 有效生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