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9-09-10 11:18陈红丽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寓教于乐

陈红丽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他们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创设合理、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并提供合理的学具,让学生动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关键词:直观模型教学;寓教于乐;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大部分学生都不爱上数学课。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事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切忌死记硬背,应注重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说一说,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运用直观模型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阶段,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利用学具模型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合理、实时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寓教于乐。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我引入了以下游戏: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猜数,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等。学生对这些游戏喜闻乐见,充分激发了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

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识模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思维”。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到表象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因为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必要的过渡环节。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有关知识点。近年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各版本的教材编委会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将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引入教学中,不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一单元,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都引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提高。我在执教的时候,先出示一个长方体,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展开后的“上、下”“前、后”“左、右”各面及相对面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搞清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以及正方体的棱长与各正方形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然后,我再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体有哪六个面,怎样计算其表面积;正方体有哪六个面,怎样计算其表面积。这样,由直观感觉出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易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眼看、耳听、脑想、手动,学生体会到学到新知后的喜悦,达到了“我要学”的境界。此外,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重、难点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疲劳的感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在必要时使用直观模型教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难点。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我用实物演示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具体操作过程是一个一个地分,一次分不完再一个一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另一种是每几个一份,求可以分成多少份。即同一个除法算式12÷3=4,就可以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12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即12里面有4個3。弄清分的过程就不易造成混乱。这样,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本课时的难点。

四、可以促使脑生理机能的和谐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主要掌管抽象思维,包括语言、计算、书写等活动,而右半部则主管形象思维,它对空间的认识能力、整体的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优于左半部。如果学生的大脑活动偏重于左半脑,便造成左脑功能使用过分,负担过重,而右脑使用不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大脑左右两半部分的发展失调,阻碍儿童的智力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引进一些直观教具,为学生创设易于进行直观形象思维的情境。这样会使学生的大脑右半部也得以充分发展,同时又为学生的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供基础,从而促进脑生理机能的和谐发展。

此外,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创新和应用。要让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后,在课堂上设置“小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人民币)进行自由购物。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通过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直观模型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颖.教师应在教学反思中成长[J].职业技术,2011(6).

[2] 范靖.优秀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效率寓教于乐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