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促进动态生成

2019-09-10 15:29赵红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

赵红琴

摘要: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是精彩课堂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是要吃透教材,在理解数学的基础上预设问题;二是要领会学情,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捕捉精彩生成;三是要研究教法,在理解教学的基础上让生成走向有效。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的规律、教的艺术,顺应学生的思维,珍惜课堂的自然生成,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

关键词:精心预设;动态生成;吃透教材;领会学情;研究教法

精心预设是教师机智应对课堂生成的前提和保障,可以让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使教学氛围更具有数学味,也可以促使课堂生成更加自然动态地展开。

一、预设问题

(一)引入课题

暑假,老师去了美丽的西藏,在西藏与尼泊尔边界欣赏到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假如我有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可以连续对折,我说,折30次后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大家相信不相信?

(二)认识乘方,理解乘方的意义

(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课堂交流)

1.为什么要引进乘方?

2.什么样的运算叫做乘方?如何用字母表示?怎么读?什么是幂、指数、底数?

3.列举2个乘方的式子,说出它的指数、底数和意义。

(三)探究乘方的符号法则

(列举具体实例,小组讨论探究)

1.如何探究?

2.探究符号法则的要注意什么?

评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探究问题。开放式问题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独立举例,再进行集中整理,比较遴选,分析归纳,发现规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过程。

(四)对乘方的拓展探究

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对教师的最大挑战是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不同,收获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都要达到应有的深度。

二、生成片段:对乘方的拓展探究

生1:我们小组专门研究了-1,得出当-1的指数是奇数时,结果总是-1;当-1的指数是偶数时,结果总是1。就是说如果要求(-1)n的值,需要对n进行讨论。

生2:针对生1所说的,我们可以用两个式子来表示:(-1)2n-1=-1,(-1)2n=1(n为正整数)。

生3:我们小组发现,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偶次幂相等,奇次幂互为相反数。

生4:我们发现任何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就是a2≥0。

生5:4次方也是,6次方也是的,应该是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生6:n为正整数时,0的n次方都是0。

生7:老师我有一个发现,当底数在0与1之间时,乘方an会比a小,即0

师:这是个较高难度的发现哦!你可以解释一下吗?

生8:当0

生9:那么同理可以得到当a>1时,an>a;当a=1时,an=a。

师:真是太棒了!

生10:等一下,看见1n=1,我想到一个谜语。

生11:我猜到啦!始终如一。

看似几个简单的计算题,竟然有这么多的探究发现!可见精心预设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学生间的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有效的碰撞,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从特殊到一般,从2次方到偶次方,从分类讨论到幂的运算公式,从发现不等关系到编制谜语,学生把乘方的意义拓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下课铃声响了,学生意犹未尽,而给老师的是惊喜和思考。

三、思考

(一)吃透教材,在理解数学的基础上预设问题

教师只有自己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有较高水平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数学精神传达给学生,使数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吃透教材,在理解数学的基础上预设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找到数学内部隐含的问题情境,把反映数学本质的问题呈现出来;要讲究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和层次性,不仅照顾到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又能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讨论热烈,不仅收获了知识,更调动了积极性,收获了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如有理数乘方这节概念课,教师如果没有预先设计问题,而是直接呈现结论——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学生或许也能进行运算,但是没有探究,更体会不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必然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更是违背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二)领会学情,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捕捉精彩生成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思维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只有充分领会学情,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是师生对话、实践创造、随机生成与资源开发的过程,教师可以及时捕捉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利用课堂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教学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良好的课堂氛围都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智慧碰撞,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预设得到升华,这正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生长点。但是,有时灵感的闪现、智慧的碰撞转瞬即逝,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关注学生的想法,捕捉精彩,充分利用这种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三)研究教法,在理解教学的基础上让生成走向有效

新课程呼唤生成课堂,只有将生成与有效和谐地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立體的真实的课堂状态。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教师要在掌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灵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说理等各种数学活动,从数学活动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精髓,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要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机智处理课堂生成信息,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预防学生在无指导的生成中迷失,这样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并且使得新知识在生成中得到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精彩演绎,让生成走向有效。

因此,要想课堂生成更加自然动态地展开,教师必须精心预设,做到吃透教材,领会学情,研究教法,正确把握学的规律、教的艺术,顺应学生的思维,珍惜课堂的自然生成,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戴文革.品读“情境引入”问题设计的“数学味”[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5).

[2]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海东.把握三条主线关注自然生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3).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
动态课堂 彰显智慧
美丽的“意外”
珍视动态生成,优化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动态生成 彰显活力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数学生命活力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