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思考

2019-09-10 07:22杨志旭
环球市场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共享经济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私人拥有的闲置资源不断增多,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出现降低了交易主体的交易费用,带来了其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因此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学术界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共享經济的表现形式上,而较少的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中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共享单车是交通出行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业态。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行业陷入了发展瓶颈期。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行业整合是新型共享模式下市场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也是破解目前市场乱象的一种现实选择。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例证之一,近年来逐渐走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资本热潮,究其原因是由于其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但是,共享单车在如今充满机遇的环境中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供给需求;闲置资源

一、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指个人或机构把相对限制的资源或服务有偿分享给需求者使用,需求者通过使用供给者的资源创造价值,提高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共享经济的发展实现基础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效率发展和微观经济学中的零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总成本增加量即为边际成本。在互联网社会中,对于每一消费群体而言,增加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接近于0,使得共享经济的实现成为可能。每一消费群体在享用共享经济的益处时不影响下一消费群体对该资源的享用,在资源拥有者和资源需求者之间实现使用权共享,从而将人们的闲置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二、共享经济的特征和发展现状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

共享经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平台有着分布式的供给特点,这个特点就保证了分享经济中资源提供者的数目庞大而且足够多,同时进入和退出互联网平台比较容易,利益也可观。提供资源的人通过平台提高自身所有资源的利用率,能获得额外收入;资源的需求者通过平台以比传统经济更低的价格获取提供者服务。所以,互联网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获取信息的渠道,大量的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成本,使资源共享的成本极大降低,节省了很多成本。

(二)使用权的分享

产权包含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和让渡权四种基本权利。共享经济涉及到的是在不影响某种物品所有权的情况下,对使用权的分享。资源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共享经济就是将私人手中闲置的资源,通过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短暂分离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实现最大化的利用效率,而这种效率不仅体现在资源本身的高效利用上,还体现在能让更多的人也能参与到高效率的使用上。

(三)行业领域继续延伸

共享经济最开始主要是在汽车、房屋等领域实现物品的分享。如汽车共享的uber、房屋共享的airbub;显著,共享经济所涉及的领域范围不断在扩大,达到了“物物”都可以进行共享的时代,延伸到了衣服、充电宝、雨伞等低价值产品领域。另外,无形资源,如经验、技能、数据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可以去共享的对象,如在互联网平台的经验传输,涉及教育美妆等都可以成为拿来分享的物品。某种意义上,共享经济也到了从硬件需求和软件需求的全面发展。

(四)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大数据平台,卫星网络的完善,这些都给“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同时,共享经济的形式在各种商业交易中出现。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共享经济”将作为国家经济战略加以推动。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三、共享单车兴起的原因

(一)成本低,满足消费者需求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共享单车是在共享经济背景下,通过整合线下闲置的自行车资源,利用智能终端匹配自行车供给与用户需求,填补了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空白,并以耗费较低的时间与金钱成本,使得用户效用最大化。

(二)共享单车替代品少,具有排他性的特性

共享单车旨在为使用者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服务。这里的最后一公里泛指乘客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站点下车后到自己住所、单位或者其他目的地的距离。由于此段距离与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产生偏移,无法使用固有的交通工具作为载体,共享单车顺理成章成为了消费者出行的必需品。因此共享单车替代品较少或替代成本较高,具有消费排他性。

四、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分析

(一)共享单车供给与需求分析

1.自行车产业的供需关系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我国自行车内需保持在每年2500万辆左右,而2017年摩拜和小黄车两家共享单车巨头预计单车投放总量就达2000万辆。共享单车兴起后,为快速抢占国内市场,共享单车企业的订单量急剧增大,打破了产业的供需平衡。共享单车在中小城市的渗透与扩张过程中,自行车供不应求现状持续了一段时间。

2.共享单车的供需关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运用模型测算了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郑州等8个城市共享单车的市场饱和度。数据显示这些城市市场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超过了其有效用户量,出现了饱和状态,但饱和状态只轻微超出供需平衡临界点。因此,未进入这些城市的企业,不适合再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些城市运营的企业应暂停新增投放,着力于对存量单车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二)共享单车经济效应分析

l共享单车的正负外部性

(1)共享单车的正外部性

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整合了分散在各处的闲置资源(自行车),通过促进闲散资源的流动而得以提供廉价的物品或服务,极大提高了这些物品的使用频率,降低了这些物品无形或自然折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品功效。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共享单车使得短距离的接驳出行更加高效快捷,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2)共享单车的负外部性

因为共享单车具有公共物品这一属性,公共物品就会产生各种公地悲剧和搭便车问题。由于破坏单车成本极低,仅需耗费时间成本,还会获得一定收益,久而久之会出现人为损坏车辆、私自加锁变为个人用车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制止,还会衍生出显著的“破窗效应”:一旦有人率先破坏共享单车赚取收益或占为己有获得利益,却面临极低的违法成本,那么后面就会有很多人采取搭便车行为,最终损害共享单车的公共品属性。

2.共享单车是双边市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共享单车的使用需求具有普遍性,加之共享单车是一个双边市场,供给与需求主体相互吸引、相互促进,进而产生不断放大的网络效应。将一辆投入市场的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看做固定成本,每一次使用的損失成本看做单位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那么随着消费者使用频率与数量的增加,每次使用的平均成本就会下降,供给者获得的收益就越大,进而供给者进一步降低单车使用价格,增加车辆供给量,获取竞争优势。相应地,消费者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也就越大,又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进而进一步提升供给者的收益和竞争优势。摩拜与ofo领跑,马太效应明显。比达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ofo市场占有率达51.9%,摩拜市场占有率为40.7%,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形成了垄断竞争的格局。与此同时,二线梯队永安行、哈罗单车战略合并,小蓝单车、酷骑单车等企业停止运营或跑路。随着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动,根据亚当·斯密理论,在创新到达顶端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结局就是自然垄断,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公共服务。

(三)共享单车的经济学价值

共享单车的经济学价值包含无形的和有形两种。有形的是指可以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和GDP有关的。有形的这部分可分为单车生产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单车使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但是总起来说,共享单车创造的这部分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不是很大,特别是单车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缺少持续性,市场急速扩张期后就会很快下降。其实,共享单车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它创造的这部分有形的经济价值,更应被看重的是另一部分无形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不是以一股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的,但是它又确实存在的,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创造着价值,这就是它所节约的时间和减少的能耗。共享单车的使用不仅能降低个人的时间成本,也能降低社会的时间成本。就整个社会而言,这种节约下来的时间量是非常巨大的,特别在目前“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浪潮中。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现,闲暇时间的增加能够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节约下来的时间如果能够用于创业创新,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共享单车除了具有经济学价值的意义外,它撩人思考的还有:第一,市场的价值。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2007年8月北京市政府就开始从国外引进这一模式,2008年5月杭州市政府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启动,并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市民可使用公交IC卡租用公共自行车,随后全国许多城市跟进。移动互联网在全国普及后,政府主导的城市自行车没有一个想起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升级原来的有桩自行车,使之变得更加方便,最后还是“市场”抢得了这块蛋糕。这说明了什么?

市场的价值!第二,规则与道德的价值。共享单车的特点是“特别方便”,这个“特别方便”是对社会群体的,而不能只为单独某个人的。无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的论断还是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方便”也得有个“规矩”,这份“规矩”既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德的遵守程度,又要政府部门对于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第三,合法身份的价值。政府主导的城市自行车在“出世”之初,主管部门已经划定好了地盘让其能够合理有序停放及与之配套的使用措施。相比于政府的有桩自行车,共享单车在全国许多城市普及后还没有做到这一步,因此在使用中人为损坏、占为私用和随便停放现象比较突出。为什么?

缺少一个像政府有桩自行车那样合法的身份!因此共享单车的停放也应纳入城市的公共管理范围。

五、总结

共享单车在共享经济的热潮下,依靠低成本最大化效用,满足使用者“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替代品少,出行方式的消费排他性;价格歧视策略赢得目标客户群等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学手段,逐渐风靡全国。共享单车的普及提高了闲置自行车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将供需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有利于打造新型的低碳环保经济形态,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共享单车行业的快速扩张、无序竞争也导致了搭便车行为与负外部性现象的产生。如何通过合理运用经济学原理,有效解决此类现象,促进共享单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贺佳雯.共享单车“黄橙大战”[J].中国经济信息,2016(20):58-61.

[2]周敏摩拜对决OFO一共享单车火了[J]特别报道,2016(11)

[3]朱富强共享经济的现代发展及其潜在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例的分析[J].南方经济,2017(07).

[4]李玉成由共享单车引发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1.

[5]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和对策[J],现代经济探,2016 (10):20-24

作者简介:杨志旭(1992-),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前面有两座大山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