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9-09-10 07:22吴洁
南北桥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吴洁

【摘    要】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围绕多个讨论主题,设立多种讨论情境,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讨论,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在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增强课堂讨论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讨论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42

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对课堂讨论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为了弥补课堂讨论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制定合理的课堂讨论策略,对如何开展课堂讨论,做一个全面的教学思考。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尊重学生在课堂讨论时的表现,做好整个讨论过程的总结结尾。课堂讨论教学从这些方面出发,结合教师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可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讨论教学有效性。

一、制定合理的课堂讨论主题

讨论主题决定了课堂讨论的范围、方向、内容和思维,所以学生在一次课堂讨论中能够收获到什么东西,与主题有很大关系。一个好的主题,具有明显的讨论方向,学生可以顺着讨论方向,说出自己的见解。讨论主题也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引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讨论主题要与语文知识有紧密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紧扣主题的讨论中,获取到知识。如果教学给出的一个讨论主题,学生只能在讨论过程中表达几句自己的看法,其他的讨论内容都需要教师自己补充,那么,这个课堂讨论就没有了教学价值。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学,就要对讨论主题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制定讨论主题,需要对小学语文有足够的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前期,可能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还不够,所以需要教师负责为学生制定课堂讨论的计划,加上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堂上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備工作,让它与之前、之后进行的教学工作完美衔接。当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制定讨论主题的工作中来,通过课堂讨论解决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问题。

二、掌控好课堂讨论节奏

讨论节奏决定了课堂讨论的教学作用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由教师进行掌控。讨论节奏包括讨论时间节奏和讨论思维节奏。课堂讨论的开始与结束,都要选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上,让学生流畅地进行讨论思考。在传统的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对讨论节奏的把控不够,所以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感觉不上不下。在时间节奏上,教师要对整节语文课堂,做一个大时间规划,根据讨论主题内容的发散范围,决定讨论节奏,避免课堂讨论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影响其他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进行,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提高。在具体的讨论环节里,教师要对讨论细节的时间进行把控,比如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多少分钟,然后再用多少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现讨论结果,最后花费多少时间进行讨论评价和讨论总结。教师要观察学生们在课堂讨论中的实际表现,结合实际的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才能在有效的讨论时间里,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整个讨论过程,既有一个良好的开头,也有一个完美的结尾,保证了课堂讨论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除了要把控好讨论的时间节奏外,还要把控好讨论思维节奏。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里自由度较高的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本身就很容易发散、不集中,所以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很容易跑向其他的地方。为了集中学生的讨论思维,端正学生的讨论态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在一旁进行思维引导。比如在讨论过程中,不定时抽查不同学生,让他们为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讨论心得,让学生的思绪一直停留在课堂讨论上。

三、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决定了课堂讨论的氛围,学生积极性高,讨论氛围活泼,讨论工作更好开展;学生积极性低,讨论氛围低沉,课堂讨论难以进行。教师要选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运用鼓励法和引导法,让学生心理上对课堂讨论产生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是学生不断参与讨论的源动力,它决定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小学阶段的学生会以得到教师的鼓励而欣喜,所以对于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有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具有深度见解的学生,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鼓励。而表现不好的学生或者是在讨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他们下次表现更好。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不再担心自己能不能讨论出一个优秀的结果,在讨论时不再犹犹豫豫,大方地在课堂讨论中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被学生当成自己学习的庇护者,所以在讨论中如果有教师在旁引导,学生也会产生更强的安全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时投入度也会更高。

除了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提高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外,教师还要开发多种讨论方式。讨论不仅只有一种形式,除了思考讨论之外,还能以“辩文”的形式辩论语文知识。学生在“辩文”这个与同学良性讨论的环境中,都有不服输的意志。当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和其他学生的讨论看法相反时,教师给他们组织一次“辩文”,将讨论主题进行辩论深化。策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感受语文知识内涵,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在课堂讨论形式之上,教师一般很鼓励学生在讨论时进行分组合作,因为分组合作可以更快讨论出结果,讨论中涉及到的语文知识点、讨论思路都更加广泛,比学生单独参与讨论的效果呈几倍增加。

比如在语文文字教学课堂上,讨论语文学科中的多音字。教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名学生,然后每个分组的成员一起讨论在学习语文时遇到的多音字。分组合作适合涉及知识多的讨论内容,讨论时间结束后,教师将每个组总结出来的多音字汇总在一起,然后全班再一起进行讨论探究,对汇总的结果再做补充。这样将整个班级先分组打破,再做整合的讨论策略,一直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会保持。

课堂讨论是学生解决自己学习问题,提升自我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讨论主题,与学生一起制定讨论内容、划分讨论范围、创新讨论思维方式,以学生为讨论主体,培养学生的讨论意识,把控课堂讨论时间,最大化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选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多样的讨论模式,从学生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实行开放性的课堂讨论,从讨论中收集大量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总结分析过后,再通过教学将讨论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有效提升课堂讨论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