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2019-09-10 07:22刘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刘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随机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冶疗,腹腔镜组患者应用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值得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血清淀粉酶:开腹胆囊切除术

[中国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09-02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上的急症,病情较为复杂,发病率偏高。常规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但是会给患者造成极大创伤,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并且会刺激机体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导致患者出现病理性变化,严重影响预后。近年来,微创手术在我国广为盛行。有研究显示,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切口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但是临床上有关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收治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急性結石性胆囊炎随机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5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开腹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9岁至76岁,平均52.5岁。腹腔镜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1岁至73岁,平均52岁。两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两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在术前进行CT扫描与B超检查,获取患者具体病情,并判断患者的胆囊炎程度以及机体状态,必要时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给予两组患者抗炎,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炎症有明显好转后,实施胆囊切除手术。

1.22手术方法

开腹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实施复合全麻,麻醉显效后,在患者的右上腹作经腹直肌切口,切口长度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分开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进入患者的腹腔内。采用“S”拉钩扩大手术视野,探查腹腔,以无损伤钳夹持牵拉胆囊底部或Hartmann袋,并充分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和Wins10w孔,使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患者胆囊,冲洗手术野,Wins10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并另戳孔引出体外,逐层缝合腹壁各层切口。术后给予胃肠减压以及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实施复合全麻,麻醉显效后,患者头侧抬高10°-20°,身体右侧抬高15°,脐窝上缘作弧形切口约1cm,刺入气腹针,接上气腹机充入CO为患者建立气腹,并保持气腹压力为10mmHg-12mmHg。使用三孔法或四孔法置入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分离患者胆囊与周围的组织粘连,若胆囊压力过高,则需进行减压。显露解剖Ca10t三角区,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明确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血管具体位置,胆总管显示不清时应及时转为开腹手术。游离胆囊管,在尽量靠近胆囊颈的地方上钛夹,在距胆总管0.5cm处上可吸收夹,两夹之间用剪刀剪断,而后在其后内方找到胆囊动脉,置可吸收夹并剪断。沿胆囊壁小心仔细剥离胆囊,将胆囊完整剥下后放在肝右上方,胆囊床使用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仔细冲洗,检查有无出血和胆漏,于剑突下切口取出胆囊,炎症严重的患者需要在胆囊床下小网膜孔处留置腹腔引流管,分别缝合手术操作孔。术后予胃肠减压以及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淀粉酶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开腹组术前以及术后的血气淀粉酶指标分别是125.76±12.77、678.97±45.78,而腹腔镜组术前术后的血气淀粉酶指标分别是126.23±12.56、227.89±24.65.两组术前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明显改善,腹腔镜组患者的升高情况弱于开腹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引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胆囊管结石并且存在胆囊颈梗阻或是嵌顿导致胆汁在排出过程中受到阻碍,引发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切除胆囊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大,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同时,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与手术创伤,影响患者切口恢复。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广为盛行的微创手术,效果显著,能够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造成的切口较小,且治疗效果不比开腹手术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小,能够避免开腹手术的不足,更能为患者所接受。

血清淀粉酶主要是由机体的胰腺分泌,血清淀粉酶以活性状态分泌到机体的消化道,大部分会被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消除,少部分则会从患者。肾脏中排除。患者机体一旦受到损伤,血清淀粉酶就会被大量的释放到患者血液中,并提高血清淀粉酶水平。本研究显示,腹腔镜组胆囊炎患者在术后的血清淀粉酶显著低于开腹组胆囊炎患者。足以表明,开腹手术会促进血清淀粉酶的大量分泌(678.97±45.78U/L),加重患者的应激性反应。而腹腔镜手术不会导致血清淀粉酶大量分泌(227.89±24.65U/L),更适用于临床。

有研究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可以彻底切除患者病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花费较少,更适合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同,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腹腔镜组=5.46±1.23天,开腹组=9.97±2.16,t=7.369),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但是也有研究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虽然效果显著,但是腹腔镜器材过于昂贵,基层医院无法大量购买并使用,而开腹手术虽然风险较大,但是治疗效果较显著。而腹腔镜手术术后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反,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但是腹腔镜患者术后只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l例,腹腔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4%),开腹组患者术后则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3例,胆管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18%),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t=5.389)。足以表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小。

综上可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能够减轻对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减轻患者的应激性反应,安全性高,适用性强,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结石疗效分析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