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研修: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2019-09-10 07:22张玉成崔新新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圆梦研修青年教师

张玉成 崔新新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更是国家实现教育强国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力量源泉。学校通过座谈、问卷、观课等方式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调研,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业务水平、发展愿景等,采用“一三五”工作模式,在“混合式研修”中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取得了较好成效。

学校党支部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了“党建+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区级立项课题“小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为牵动,采用“一三五”工作模式扎实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一三五”工作模式中,“一”指的是一个重要载体,即成立“圆梦工作室”,由校长亲自引领开展活动;“三”指的是实施“三大发展”理念,即“工作室引领式”团队发展、“师徒点对点式”指导发展和“内因激发式”自主发展;“五”指的是具体实施的五种基本培训模式,即每学期上一节好课、每学年完成一项专题研究、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感悟分享、每月撰写一篇教育随笔和教师个人一项特长展示。围绕“一三五”工作模式,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层层推进各项内容,引领青年教师高起点高水平起步,高质量高标准不断提高。

“圆梦工作室”立足于青年教师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混合式校本研修,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主线,遵循着“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反思提高为特征,以互助分享为宗旨,以专家引领为契机”的工作思路,从前期调研、建章立制、运行实施、反思改进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系列工作,很好地助推了青年教师成长。

成立“圆梦工作室”以后,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坚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我们通过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坚持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学会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胜任力。随着办学特色由1.0版的“养成教育”进入2.0版,即“养成教育+”,我们提出了“只有学生好,一切才会好”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针对模式中“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理念,学校进行了两次全面而又接地气的引领,让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了“一组教学理念”“五个教学环节”“三个关注点”。

第一,开展班主任培训。我们牢牢树立“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的理念,对青年班主任采取“五个一”的培训模式,即制定一份“特色班级”建设方案,开展一次班主任沙龙,提炼一篇班级管理经验论文,对班级开展一次表奖,评选出一次“达标班”“优秀班”。通过模式化的培训,青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如我们开展了“班级管理,采撷芬芳”为主题的班主任沙龙活动。学校通过调查和观察明确青年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安排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行系列化、专题化的培训,切实解决了青年班主任工作中的疑惑。在沙龙中,校长结合发生在教師身边的典型案例提出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围绕着“如何进行班级丢失物品的侦破”给青年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清晰的案例剖析,巧妙的艺术处理,科学而又合理的做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得到了青年教师的认可和赞扬。

第二,开展读懂教材培训。为了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我们采取高低年级结合“抱团式发展”的策略,扎扎实实地开展读懂教材培训,采取“四大环节”,即专业示范引领—全员参与研究—跟进研究过程—促进自主成长。青年教师在培训中精心下沉、蓄力上升,不仅使青年教师受益,全校还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了“抱团式发展”。学校开展读懂教材培训以来,教师的备课时间变长了,相互切磋的时间也变长了,研究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青年教师的专业得到不断提升,学校呈现出浓浓的学习氛围。

第三,开展电子白板培训。为实现与教育现代化对接,学校对青年教师开展了白板培训,青年教师电子白板的操作日趋熟练,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在不断加深。我们采取的是“三全”策略,即全员参与,全体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全程跟踪,从培训到最后的验收,校长全程跟踪考核;全面培训,从白板基本操作到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对青年教师开展全面培训。

第四,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我们注重发挥校内教师的帮带和辐射作用,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活动。比如开学初,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分享提升教学质量的点滴做法,培训教师从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如何建设魅力课堂、如何开展家校合作这三方面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浅入深出,使青年教师收获颇丰。学期中,针对工作需求,我们安排市区级优秀班主任从细节人手进行班级管理。学期末,我们安排从教30余年、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进行论述“如何进行试卷的合理使用及如何关注学困生”。每次活动结束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下自己的感悟,校长对青年教师的感悟一一进行批注留言,真正从内心深处激发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愿望。

为了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成立了校专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学校鼓励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区级微课题研究;三年以上青年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个人专题研究。为了让每位教师带着仪式感开展研究,领导小组对参与区、校微课题研究的教师逐一指导,针对课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完成论证修改后,学校颁发专题立项通知书,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更加规范,科学性和操作性更强,从而有助于其提升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工作,并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读书是修养身心、提高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解、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应积极读好书。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青年教师将自己的读书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分享了各自的读书收获。每周三的“圆梦工作室”活动中,青年教师一起互相交流书中的精髓,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以提升。比如在交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100条建议》时,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了建议的可行性,有的教师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采取“四同式”课堂研修模式,该模式是指教研组内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观一节课、同评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由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共同参与观、评课。第__位上课的主要备课教师按照组内集体备课内容,结合学校“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校长带领观课团队按照“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注”点进行分工诊评,力求让学习真正发生;第二名上课教师根据团队的诊评点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修改,然后再上课,观课团队再次评课,循环往复、直至最后。

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开始都源自于模仿,为了让青年教师得到“高人”的影响,避免“求其上者得其中”的情况。于是,我们针对青年教师特点,提倡青年教师隔空“拜师”,即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师,自读关于名师的文章观点,观看名师上课视频,关注名师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使用、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点滴模仿借鉴,增加教学技巧,力争上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途径与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载体。与“圆梦工作室”同步,学校又建立了“圆梦工作室”微信群,注重线上研讨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立体式研修。本学期,学校基于不同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学历层次、个人需求、发展愿景等,’以团队协作为研究方式,搭建青年教师培养新平台,形成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在线上微信群的研修中,学校定期抛出讨论话题,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自由讨论,通过个体自学和群体交流,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知識。学校先后组织了七次话题讨论,比如课堂中教师如何使用手势才合理,教师应当如何走位,如何确定站位,如何表扬学生更有效等话题。

朱永新教授曾经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这也是教师的必备素养。学校提倡青年教师不断结合自身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来撰写论文、总结、随笔、案例等,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写作,校长通过自己的写作经验,结合曾经发表的案例对其进行细致指导,从题目的确立、观点的提出、论据的组织和常用的技巧等方面逐一剖析。

为丰富校本研修形式,拓宽教师视野,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教师,让先进的教育方法走进课堂,学校分批次地组织青年教师到杭州、长沙、重庆、上海、厦门等地进行学习。聆听专家讲座,丰盈教师教育理念;观摩名师课堂,零距离地感受大家风范;实地考察校园,感受先进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的丰富内涵。为了让外出学习的青年教师学有所得,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校在作业方面提出了更科学、更实用的要求,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分别是学以致用类和教育细节类。学以致用类要求教师把学习的理念、技巧等取其精华,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并对打算如何运用所学进行说明,待效果明显后请学校进行验收。教育细节类指的是外出学习期间,注意留心好的教育细节,拍好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回校后上交。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方面,我们坚持把工作“做小、做细、做实”的原则,继续以混合式研修为手段,以“圆梦工作室”为载体,立足学校发长远发展,把各项工作做好。

猜你喜欢
圆梦研修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从政敬业
致敬半边天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圆规小姐圆梦记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