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本质,育自主,铸品质:以“研”为办学理念的教育实践与思考

2019-09-10 07:22王丽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案集体学校

王丽

“研”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的。本文主要从“研”的生成、“研”的实践、“研”的展望三个方面,对我校以“研”为办学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进行阐释与思考。

理想学业质量的取得,依靠学生对每道题的审题决策、分析综合、释疑作答。完成上述任务,学生需要做好三件事——读(阅读)、习(习题)、用(应用),即在“读”中进行“审题决策”,在“习”中进行“分析综合”,在“用”中进行“释疑作答”。做好“读、习、用”,依赖于师生的“研”:在“研读”中刨根问底,参透真意,认清实质;在“研习”中探求真谛,把握规律;在“研用”中践履所学,锲而不舍,成就卓越。由此,研读、研习、研用“三研”策略生成。

一节好课离不开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的“深研”、集体备课中的“广研”、集体备课后的“彻研”,即“深研”“广研”“彻研”于集体备课的前期、中期、后期。备课如此,上课如此,教学常规诸环节工作也如此。由此,深研、广研、彻研“三研”精神生成。

“研”字,左石右开,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成就一所学校,必须对其发展的“理”“法”“本”进行“研读、研习、研用”,尤其需要“深研、广研、彻研”。在“研”中抓本质、育自主、铸品质。由此。学校办学理念“研”生成。

(一)深“研”教学

在教育身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为师者,可谓行走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比如,为了上好一节课,为师者所在的团队于课前的备课、批改、辅导等环节,凝练“需求”,淬炼“供给”;于课后反观“需求”,反思“供给”,为下一节课做出更好的“供给”。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教师要“深研”“广研”“彻研”。

1.“深研”教学内容

不研挖教学内容,就不能做出好的教学设计。试想一想,教学内容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没有被挖掘出来,教学设计就会发生“偏离”甚至“脱轨”。教师依照一份“偏离”“脱轨”的教学设计进入课堂,这堂课必定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课堂。

2.“广研”教学设计

不研开教学设计,就不能写出优质的导学案。如果说“教学内容的研挖”个体行为居多,那么“教学设计的研开”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包括对“最核心、最本质”内容的解析、对“小组教学”策略的探讨、对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的反复推敲等,即为了抓住主要问题而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3.“彻研”导学案

不研透导学案,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研挖教学内容”“研开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研透导学案”,导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以个体的惯性思维驾驭课堂,很难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一节好课的生成,需要教师“深研、广研、彻研”于集体备课的前期、中期、后期。

(二)厚“研”管理

1.启律护航

教师的一言一行,或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是为师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折射出来的是为师者高尚的品德、品性、品行、品格,这是为师者“自律护航”的結果。为此,教师要“研”师德。

教育部划定了“师德红线”,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内容进行了阐释。教师要在“研”中,不断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创新驱动

凡事只要想得深一点、想得远一点,做起来一定是另外一番天地。在我们看来,“想得深一点、想得远一点”就是“研”的表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恰恰来自于“研”所产生的创意,来自于教师将一个个创意进行干“研”万“研”所形成的创新、创造。

比如,从对一幅标语的字斟句酌到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布局;从和学生谈话的角度选择到主题班会的形式、内容的优中选优;从学科知识、方法、思想的层层解析到考、批、讲、练的环环相扣;从大小白板与实物展台的有机利用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适度整合;从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度的把控到教师讲与学生讲的分寸拿捏。

学校聚焦以上具体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督检教师变平推为动脑,即“多‘研’一点、深‘研’一点”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并逐步养成习惯,进而使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质的飞跃。

3.合作共赢

教师的合作对象是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人,如学生、家长、同行、专家……,他们是教师前行的“伙伴”,不可不“研”。

(1)“研”学生

教师要善于借用学生“攀登正当年少时”的精气神、聪明劲儿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师要善于“研”学生,要“攻”心为上,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懂他(女也),老师的话,学生才能入脑人心。

(2)“研”家长

教师要善于借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及时与家长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教师要善于“研”家长,要“研”技为上,让家长学习教育规律,从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3)“研”同行

在所有的合作对象中,“同行”之间的“研”最不容忽视。学校在感受每一位教师个体真心付出的同时,更加倡导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科任教师间的同心协力,倡导学科教学中备课组、教研组成员间的集思广益,倡导学校整体工作中各年级、各部门的分工协作,竭力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锤炼“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共同体。

在同行的“研”中,教师要重视对集体备课效能的挖掘,即要在集体备课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深研、广研、彻研。“深研”是为了总结出值得“玩味”的教育内容,“广研”是为了筛选出经过“深研”后的最重点、最难点、最关键的教育内容,“彻研”是为了归纳出经过教育内容“深研”“广研”后的最精确、最精准、最精当的教育内容,然后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校对集体备课中“更广泛的交流”“更积极的交融”“更令人信服的交锋”满怀期待。

事实上,“深研”“彻研”与“广研”互相交织。只有个体“研”得进,才有集体“研”得开;只有集体“研”得开,才有个体“研”得透。个体的“研”,无时无处不伴随着集体的“研”。阅读教材、课标、相关资料,等同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研”,读懂了作者,自然能够拿出“值得玩味”的教育内容。而“最精确、最精准、最精当”的导学案是设计者在与“同行”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再度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体现了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的相互渗透。

以“研”为办学理念的落实,让“自律护航、创新驱动、合作共赢”成为师生做人、做学问的思考习惯和行动策略,同时也赢得了学校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

“研”,立志于学生年少

中学教育要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我校“研”的氛围里,学生不断地“选择”,坚定地“立志”——于现有学业打拼“研”习各个学科核心素养,于将来事业经营“研”发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从而把决定个人命运、国家命运的核心竞争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重要的是,当“研”的理念在学生心中泛起涟漪时,他们会以“研”的精神对待自己做人、做学问的点点滴滴。学校推出的“三研”空间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考量——引导学生“时时能交流,处处可借鉴”;引导学生“研细微谨思而习之,习万卷明智而研之”,即引导学生利用“三研”空间“抓本质,育自主,铸品质”。

(二)

“研”,贯穿于执教生涯

研读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那些不断“抓本质,育自主,铸品质”的“研”的行动,令人印象深刻。“研”,可谓贯穿于职业生涯。

我校的“双基”试卷分析课将核心内容分解成具有递进关系的系列子内容,从一个个子内容的“研”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双基”试卷分析课之后,所在备课组的“比较式课例操作”随即展开,充分发挥备课组讲评试卷的优势。

学校領导分别就“研读”“研习”“研用”进行深入挖掘、系统解析。教导主任围绕“三研”进行学校发展思维导图整体架构;名师工作室主任在“研”中进行教学常规制度再设计、再修订;德育主任主创的每周展会演讲和班风展示成为师生乐于“研用”的舞台;总务主任主推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有质感中弥漫着“研”的元素;电教主任主管的“三研”资源库建设初具规模;校办主任主牵的自主招生直面学生多元成才的“研”;宣传报道主任篇篇文章“研”的寓意深长。作为校长,能在这样的团队和大家一起共事,我倍感幸福。

因为持有“研”的理念,我校教师的科研力不断提升,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颇有见地的案例、论文不断呈现。值得一提的是,旅顺中学“普通高中‘三研’自主发展策略的研究”课题在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成功立项,旅顺中学因为对“构建‘三研’模式,引领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而被授予了大连市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的荣誉称号。

(三)“研”,深藏于教育情怀

学校每一份导学案和班级每一期“三研”空间的设计,校园内每一份画作和每一处文化景观,都令人印象深刻。可谓“研”,深藏于情怀。

我校教师“研”的功力不一般、造诣不一般,在这“不一般”中更有那份“不一般”的教育情怀——使“研”成为专业发展的常态,使“研”成为为同伴成长、学校发展付出努力的常态。他们为了同伴一节节好课的达成而“深研、广研、彻研”,为了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处景观及其整体布局与“研”的理念相链接而“深研、广研、彻研”。关键是,教师认可这种理念,他们认为为同伴成长、学校发展干“研”万“研”,就是为个体发展干“研”万“研”,因而即便再累,也毫无怨言,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师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的那份教育情怀。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学案集体学校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学校推介
“比例尺(一)”导学案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泛滥的集体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