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

2019-09-10 07:22冯旭洋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探讨设计

冯旭洋

摘要:根据教学目标是师生预期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业标准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概念,和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基本范式:O=S+V+W+H,以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为例,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应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价值:解决教学碎片化问题,实现教学整体设计;解决教学被动性、模式化问题,实现教学的主动性和个性化;解决教学单纯关注知识的问题,实现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教学。

关键词: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探讨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师撰写的教案(或称学案、导学案)来实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反复提炼,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左右权衡,对课堂教学板书的精益求精,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不断完善。因此,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最为集中用力的焦点。教师仅仅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导致教学实践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单元教学设计,使得教学问题逐渐凸显,集中表现为教学碎片化、模式化,教学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单元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基础是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在《教学目标概念再界定——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视角》一文中,研究认为,将教学目标放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考查,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是价值性概念,而教学目标则是实践性概念。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作为价值性概念,主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就而教学目标作为实践性概念,则依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主要回答“怎么培养人”的问题;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生成,需要具有操作性。因此,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视角重新界定了教学目标概念,即教学目标是师生预期的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业标准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根据界定的教学目标概念,从教与学的主体、内容、方法和达成四个方面出发,将其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基本范式:O=S+V+W+H。

从教学目标概念的外延来看,教学目标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学段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规范与科学问题已另文探讨,这里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基本范式,主要探讨单元(章)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可结合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等资料进行具体设计。下面以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为例,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

(一)数学学科章教学目标的设计示例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基本范式:O=S+V+W+H,章教学目标设计首先需要思考的是“s”,即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往往已通过自学或家长辅导等提前明确了学习内容。因此,章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是以学生已有学习水平为基础。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章教学内容前测,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章教学内容前测,可以明确章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及其重点和难点。这样,教师可以明确哪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学生需要巩固提高的学习内容。这样,班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就已经初步明确了,教师教学也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根据以上分析,在章教学目标设计上还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教学内容,即“w”;一个是达到的程度,即“V”。这两个问题主要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根据教材中各章前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解决。教学方法在章教学设计中可不做重点考虑,而是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再具体考虑。结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和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两章教学内容,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教学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在对本章教学内容进行前测的基础上,教师可具体明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再结合上述《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教学目标设计,可明确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二)语文学科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示例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基本范式:O=S+V+W+H,语文学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应重在明确教学内容,即“w”;明确教学需要达到的程度,即“V”。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说明”等是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的主要参考。下面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具体说明。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如下:

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说明》的“教学指导”如下:

本单元的课文包含多种体裁。《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故事,《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相关文体的知识,将在八九年级集中学习,本单元可不做要求。

从教学内容来考查:一是人文主题,教学中要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格力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二是语文要素,教师需要从字词、作家作品、默读方法、勾画关键语句和理清作者思路上把握。

首先,默读方法是本学期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第三单元开始学习默读方法,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还要继续学习默读方法。因此,第四单元的默读教学需要从学习目标转变为学习方法。也就是说,第三单元中,默读是学习目标,重在学法。而在第四单元要把默读方法变为学习方法。结合第四单元理清作者思路的教学重点,默读需要轉变为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的学习方法。

其次,第三单元学习了“词语的感情色彩”,第四单元将结合文本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力求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

再次,理清作者思路作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纪念白求恩》中让学生“学得”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在《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文中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习得”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用”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最后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需要达到的程度,主要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规定,明确第四单元教学需要达到的程度。根据以上分析,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如表2所示。

(一)解决教学碎片化问题,实现整体设计

所谓碎片化教学,是就一节课论一节课,就一篇文本谈一篇文本,就一个单元说一个单元,割裂一节课在整个文本教学中的作用,割裂一篇文本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割裂一个单元在整个学期教学中的作用,单纯地把教学内容封闭性处理,与其他教学内容很少發生关联。

碎片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无序、重复、少趣、低效。无序是教学内容前后很少发生关联,无法体现知识的循序渐进,难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重复是这节课教了,下节课又教一遍;这单元学了,下单元还学;这个教师教了,另一个教师还教,至于学生掌握与否,掌握到什么程度,则很少思考。无趣是反复教与学的结果,导致教师教得少趣,学生学得也倍感枯燥,兴趣不高。低效是无序、重复、少趣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仅凭外在的强制性维持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低下。

整体是指由有内在关系的部分组成的体系,部分与部分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是相对的。比如单元与文本相比,单元是整体,文本是部分,而单元与学期相比,单元又成为部分,学期是整体。整体设计的基本特征是有序、差异化、个性化、高效。有序是指教学的逻辑性,就是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不同学期、学年要学到什么程度,都要有逻辑顺序。差异性是指教师从整体教学(比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单元)出发,可以依据学情、教材和教师自身特点等对整体内各部分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差异性的教学可实现教学个性化,从整体设计的教学可以完全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风格等。这样的教学逻辑性强、方法多元、丰富多彩,学生必然兴趣盎然,教学必然高效。

以上面列举的数学学科九上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为例,章教学目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八下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内容、九下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与本章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考量而进行本章教学目标的设计。

(二)改变被动性教学,实现主动性教学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按教材内容顺序组织教学,往往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学生被动教学。如在《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分别进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再如在部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中,教师分别依次进行《纪念白求恩》《走一步,再走一步》《植树的牧羊人》《诫子书》的教学。这种教学比较被动,师生都单纯地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在教与学中失去了主动性。

主动性教学就是教师教得主动,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问题而教,不是单纯地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生学得主动,是针对自己的学习问题而学,而不是单纯地围绕教材内容学。在上面列举的《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前测,按照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确定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在学习中就不是被动接受学习内容,而是从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出发、从自己的学习问题出发,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每一个教学目标,实现主动教学。

(三)转化注重知识教学的倾向,关注能力发展

能力发展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学生系统性的学习。一个学期的教学,往往是由若干单元教学内容组成,再由若干文本组成单元。因此,单元是连接学期与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基于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明确单元教学内容;应该整合单元内的各个文本,进行整体设计,这样能够体现知识的前后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系统性的教与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上面列举的数学和语文学科为例,在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默读方法”“继续深人体会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理清作者思路”就是基于单元前后教学内容的关联,基于单元内教学内容的关联进行的整体设计,体现出语文要素的前后关联性,语文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数学学科九上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中,将转化的方法与思想作为章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出发进行的考量。学生在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就已经有所接触,但转化的方法与思想需要在初中学段中哪章的教学中深入学习,在哪章的教学中学会运用,这需要教师站在学段教学中整体考虑,学生在不同章的教学中反复学习,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说明:一般而言,语文、英语等学科称为“单元”,而数学、物理等学科称为“章”,为行文方便,这里统称为单元。)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探讨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