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教室里的“恐惧”之墙

2019-09-10 07:22于筱睿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7期
关键词:雷夫恐惧心理榜样

走出大学校园,踏上三尺讲台,我的身份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一名听从老师管教的在校学生变成了一位要管理一个高中班级的班主任。面对36位性格迥异、家庭背景不同的高一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基本是靠回忆自己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以及仿照身边同事的做法,勉强“撑”了两年。期间,虽然有和班级学生其乐融融、共同奋斗的难忘瞬间,但也有不少无能为力、心碎失望的时刻。

暑假期间,我有幸读到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小学老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发现即使在大洋彼岸的小学教室里,也发生着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有些学生在校园里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不高,以及师生关系紧张等等。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以上问题的根源:老师们往往为了达到所谓“都是为了学生好”的目的,依靠自己身份的权威,利用高压政策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不知不觉,一面“恐惧”之墙渐渐地在教室里被竖立起来。在这面墙的两边,老师和学生,各有各的恐惧——老师们怕在领导同事面前丢脸,怕不受学生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课堂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回想自己,也许无意间我和学生之间也竖起了一面“恐惧”之墙。

班里的小胡同学是个学习上有自己独特方法的男同学,也因常常会脱口而出几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冷笑话,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可是他有一个非常让老师头疼的坏习惯——总是缺交或不交作业。令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他不是偷懒不想做作业,而是他经常想要做的时候找不到作业纸;有时甚至明明已经做完了作业,可到了要交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起放在哪里了。终于有一回,我在早自习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他一通:“你到底什么情况?都上了这么多年学了,连整理好自己东西的能力都没有!”小胡同学涨红了脸,低下头慌慌张张地在自己的书包里翻找,羞得恨不得将头埋到书包里。我当时以为,经历了这么丢人的时刻,小胡应该不敢再犯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后来小胡同学缺交作业的频率虽然降低了,但我心里总有疙瘩,认为自己伤害了小胡的自尊心。而小胡同学从那以后,在教室走廊上看到我,也总是躲躲闪闪的。我想,我们之间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

之后,我认真地反省了一番,意识到虽然使用的高压手段有时很奏效,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也容易疏远师生关系,更不利于班主任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工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入口。雷夫在书中写道:“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者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他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而是因为他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 这段话彻底地更新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如何推翻教室里的这面“恐惧”之墙,使我的班级也能因为缺少“害怕”而变得更加优秀?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从墙的两面——学生和老师来着手改善。

一是建立信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班里有不少学生之所以守规矩,主要是出于害怕:害怕惹老师生气,害怕被老师批评后在同学中丢脸,当然也害怕面对父母失望的神情。但这种守规矩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要让学生遵守学校或班级的规章制度,班主任至少有两种方式,强调后果或信任尊重。以我们学校的手机使用规定为例,学校规定学生在校园内要保持手机关机。为了让班级学生知晓并遵守这项规定,班主任可以直接向同学宣布这条规定,并列举一旦违规所要面临的处罚形式,如当场没收、通知家长或给予年级通报批评的处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的确会因为害怕被处罚而遵守规定。然而,能达到同样效果的,还有另一种方式:班主任在说明此项规定的目的和內容后,坦言自己信任所有的学生,相信他们可以理解这项规定的用意,从而自觉地做好自己的手机管理工作。虽然两种方式最后达到的“限制校园内手机使用”的效果差别不大,但后一种不去利用学生的恐惧心理,选择信任和尊重学生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应该是更持久而积极的。为了让学生更珍惜这份来自班主任的信任,雷夫也在书中提供了一个方法。他与学生分享了“建立信任易,维持信任难”的例子:“信任练习——接人游戏即使玩了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对方怎么道歉,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当学生意识到“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时,他们就会更加珍惜并努力维持来自老师的这份信任,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致力于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持久的并且是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学生的恐惧被老师的信任所取代,教室里的“恐惧之墙”便会慢慢被推倒。

二是树立榜样,赶走老师的害怕心态。在用信任逐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之后,班主任也要学会修正自己的害怕心态。刚入职时,我也害怕学生不服管,害怕不被学生放在眼里,害怕不被家长认可,试图用一些高压手段来控制住一切,动不动就对学生厉声厉色,遇到不满意的状况就大发雷霆。久而久之,我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也使老师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其实,班主任之所以会遇到令人“害怕”、感觉场面要失控的问题,是因为自己没有利用好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数千个树立榜样的机会。

在书中,雷夫提醒所有老师: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你希望班级所有学生能按时到校,你最好自己每天早晨能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你希望学生能勤奋刻苦、努力钻研,你最好自己在教学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学生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身为班主任,自己常常上班上课迟到,备课不充分,在办公室里偷偷看剧、上网购物,还以为学生根本不会注意到,那就大错特错了。

想要学生信任老师、信任同学、信任家长,班主任及时给予学生信任也是一种树立榜样的方式。同时,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做好学生的榜样”这件事本身就能消除部分老师由于不自信、不思考而引起的莫名“恐惧”。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相信奇迹的确可以在教室里发生。他对教室内“恐惧”的细致解读和剖析,促使我深刻反思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问题所在,提醒我“害怕不是教育的捷径”,让我渐渐学会用对学生的信任来取代高压手段,用榜样的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能做到这些,便可推倒那一道“恐惧”之墙,还学生一片宽敞自由的成长空间。

于筱睿   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班主任。2017年参加上海外语频道(ICS)《看剧学英语》节目录制。

猜你喜欢
雷夫恐惧心理榜样
成为“雷夫”,你准备好了吗?
头发着了火的老师
浅析恐惧心理对学生体操动作技术形成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无视我,这很好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