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2019-09-10 03:12冯灿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冯灿添

【摘要】本文着眼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问题展开探讨,作者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参阅者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审美和创造是这样做出解释的:它指的是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审美体验及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及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鉴赏品味,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掌握表现和创造美的方法。

一、当前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审美膨胀异化了语文性质。审美膨胀,即审美开始逐渐朝着看似正确却又倾向于另外一种歪道发展,它的初衷发生了质的变化。站在“表”和“里”的角度这样认为,工具能作为“表”,其相对的是语文的目的性,并且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或者如何学,也是语文学习赖以生存的基础内容。此外,人文为“里”,它与科学性相对,主要解决的是学生为什么学或者如何学的问题,同样是语文学习的精髓之处。然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则又是基于此的一种相辅相成的性质体现,赋予了语文学科独特的工具性,既可以交际又可以沟通。通常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统一,使得语文课程从人文以及审美教育和其他学科不同。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审美体验,既是熏陶感染,又是潜移默化,同样是润物无声。但也与此同时,愈来愈多的解说呼吁这边唱,那边和,經过一番热闹之后我们依然一眼茫然。比如,语文词汇赋予我们的应该是纯天然的美感,应该是一种享受,但是现代教育中更多的学生已经逐渐由一些词汇衍生出了各种歧义性质的语文,比如,有些学生运用一些很美的语言词汇给自己爱慕的学生“告白”,这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第二,将理论的审美凌驾于实际的语言文字之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凌驾于生活学习甚至于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的目的,了解和掌握一切知识都必须从语言文字着手,这就足以说明了一个道理:语文学不好,又该怎么样学习其他的知识,还想浏览大千世界?无非纸上谈兵,甚至夸夸其谈,此为最基本的语言理论。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语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当然,该学科也包含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应用的学习。语言文字又能够通过学习来获得,但是究竟语言文字应该如何应用,这个方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仅仅依靠课堂内容是无法将其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特别重视关于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教学,同时也要运用一种非理性的体验方式来解读汉语言文字,同时运用人的主体意识积极的参与思考,凭借个人的感受去拥护多元的汉语学习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有关审美教育的策略分析

第一,引入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进一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更活跃,引导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积极性,实际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然而,较之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又能够使得学生在处于一种极其宽松的学习氛围下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达到有效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进而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同样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度明显不高,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就可以很好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置合理化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的学习变得活跃,氛围也更融洽,如此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促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第二,通过语言文字彰显语文的审美魅力。语文当中有很多几千年以来大诗人、词作家留下来的千古绝唱,他们对字词的斟酌已经流传千古,比如那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通过一首诗,仅仅27个字符就将作者眼中看到的江南景色尽收眼底,用词优美,简短精炼,这是最简单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所以,日常教学中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可以尝试着教学生去背诵一些诗词名句,或者课堂上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就发现,时常可以从学生口中听到一些佳句,再者后来,学生能从其中感受到其用词炼句的美妙,慢慢地他们能够自发地去阅读一些古文、古词,甚至喜欢听一些古典音乐,逐渐就从一些古典化的穿越小说当中跳出来了。

第三,以文本为载体,在文章中发掘语文的精髓和审美元素。新课改以后,高中语文教材被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并且选修教材也是依照教材的比例被分成了许多本书,譬如像被盛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有我国古代经典之作《红楼梦》,除此之外也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以及《现代散文选读》或者《现代小说选读》以及《论语孟子选读》,或者是《唐宋诗词选》与《现代诗歌选》等众多读本。每一本教材都充分体现了作者表现出来的审美高度以及哲学境界,但是对于这些佳作,则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先入为主,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塑造高尚的人格。通常关于教材的选编都是在经过作者的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形成的,并且与此同时,对于选文的选编也都是按照一定的体例来进行编撰和归类的,不仅如此,再因为彻底考虑到语文课程的系列化和科学性能,它兼顾了语文在中高考中具备的选拔性,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和教学要求。如此说来,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上又涵盖了包括自然社会以及思想艺术方面的诸多审美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彻底走进文本,并且发现其中流光溢彩的美学。

因此,说的具体一些,语文教学能够借着其感性的形象体系的媒介以及感情特征,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以及发现美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当然,本文写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点,只是作出一种尝试,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一些语文方面的历史,或者带学生了解一些国外的语文发展背景等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方面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多元化的教学也不至于会使学生出现审美疲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稽云霞.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课程与教学(中国教育学刊),2015(05).

[2]周均平.论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3]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9).

[4]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2017(03).

[5]孙宏恩.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5(10).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