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激活农村一池春水

2019-09-10 06:25胡珊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资产权制度宁波

胡珊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农村集體产权制度改革,到201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宁波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历经近30年,已进入攻坚扫尾阶段。

目前宁波已有99.6%的村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419万人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这意味着,如果合作社经营得好,这419万名股东每年都可以享受到集体资产的分红以及与股份有关的一系列权益。

通过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摸清了家底,明晰了产权关系,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农民的获得感持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澎湃涌动。今年4月,宁波市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试点中期评估,试点工作获评估组专家肯定。

确权 让集体资产“醒”过来

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而管理主体却一直缺位,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产权虚置带来诸多问题。比如,账目不清、分配不公开、管理不透明,集体资产资源被挪用、侵吞、贪占等现象突出。201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向纵深。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将村集体的资产折股量化,落实到每一个村民身上,最终使每一个村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股份享受分红,或在村内流转、继承等,真正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宁波较早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201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改革试点市后,宁波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宁波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改革的第一步是“叫醒”集体资产,厘清产权归属,这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根据多年实践的经验,宁波总结提炼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确权中的三个关键点,即清产核资、股份设置和成员界定。在清产核资中,宁波严格把好清查登记、群众参与和资产处置“三道关”,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账实、账款、账账相符;在股份管理上,宁波明确量化到人(户),原则上实行静态管理,生不增,死不减,可继承,可内部转让;在成员界定上,实行“宽接收、广覆盖”,对法律法规明确的人员坚决列入成员范围,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人员通过村民民主讨论决定是否列入成员范围,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到2018年底,全市10个区县(市)139个镇乡(街道)2820个村社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核实总资产923.1亿元,净资产529亿元,集体土地1075万亩。除实行股权动态管理的社以外,全市95%以上的村社完成了股权证发证工作,股改资料基本完成整理归档。

赋权活权 让集体资产“活”起来

这几年,江北区湾头片区的服装批发商胡斐国生意一年比一年做得大,这得益于6年前他以自己的一套尚未交付的拆迁安置房,通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房票通”贷款业务,解决了一笔大订单的资金问题。打开市场后,胡斐国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越来越好。

3年前,慈溪市长河镇的火龙果种植大户乐四清以他45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获得了邮储银行慈溪支行50万元的预授信。这笔钱他用来建设火龙果果园的观光休闲基地,如今休闲基地已经人流如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是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因此赋权活权是关键。为此,宁波扎实推进交易平台建设、股权抵质押试点和股金分红规范等工作,不断深化农村赋权活权改革。

江北在全国最早探索“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做法,即农民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村住房为抵质押向金融机构贷款,开启了农村金融的破冰之旅。慈溪是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首创了土地经营权+设施、大棚、农机等“1+X”抵押登记机制。在试点基础上,宁波不断推进股权权能改革提质扩面,目前全市累计已有1625户农户获得贷款,贷款总额达1.77亿元。

在探索股权抵质押的同时,宁波还推动股权流转制度的建设,明确有偿退出的范围、条件和程序,更大程度地激活股权权能。目前全市10个区县(市)都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累计交易2011宗,交易额达17.3亿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345宗、交易金额达1.9亿元,集体经营性资产交易达5.5亿元。

对于农民更关心的股金分红,宁波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对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范围对象、程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2018年,全市农村股份合作社股金分红总额为31.2亿元,占全省的近一半,开展分红的村社达599个,人均分红744元,居全省第一。

管权 将集体资产“晒”出来

宁波农村集体资产数量大、分红多、规范管理难度大,因此,对于集体资产的管理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管理的第一步是搭建组织架构。宁波首先建立了成员(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搭建起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按照“精干精简,交叉任职”的原则,宁波鼓励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依法选举担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董事长。2017年统一换届选举时,党组织书记兼任董事长的村社达到97.8%。

其次是规范。宁波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化分级分责管理,对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行流程化运作,实现村干部“看图做事”,村民“照单监督”,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然而,想让整个集体产权制度健康运行,监督必不可少,阳光则是最好的防腐剂。针对“三资”运行,宁波建立会计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网络监督、检查监督等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健全以公开栏公开为基础,有线电视、数字终端、手机App等形式为补充的“1+X”公开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三年一轮审”制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目前,全市有95%以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被认定为标准化服务中心,10个区县(市)全部成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其中3个区县(市)被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猜你喜欢
三资产权制度宁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米东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一图读懂宁波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拖起明天的希望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议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