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亭:小番薯有大甜头

2019-09-10 06:25毛思洁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番薯

毛思洁

鹿亭乡地处四明山腹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老区,这里也是下山移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曾经的鹿亭,是一个工业重镇,企业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2000年以后,随着企业的转型和乡镇对环保的重视,不少工业企业开始搬离鹿亭。从2011年起,余姚全面取消了四明山、梁弄、大岚、鹿亭4个山区乡镇的工业考核,将原先20分的工业经济指标,按不同比例转移給了生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近年来,鹿亭乡依托自身优势,紧紧围绕革命老区群众持续增收这一主线,发挥区域内沙壤土、沙性土适宜种植番薯的优势,发动在乡农户盘活利用荒山、闲置农田等“沉睡”资源,着力发展特色番薯种植业,将发展番薯制品作为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

舒巧云是宁波市农科院林业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2015年1月,她根据组织安排开始担任鹿亭中村村农指员。在驻村过程中,她了解到长期栽种的老品种存在产量低、加工率不高等问题,受此影响,农民收入也不高。于是她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多方联系,引进番薯新品种进行试种。

在宁波市农科院的帮助和当地政府的重视下,2015年,高产高淀粉加工型番薯新品种“心香”被引进到鹿亭。舒巧云指导农户根据“心香”特性进行高产栽培,当年就取得了大丰收,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产量较老品种增长20%,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经过几年的推广栽种,目前,“心香”“浙薯13”等新品种番薯已在鹿亭乡全面种植,受到村民们的大力欢迎。

“纯手工制作的鹿亭粉丝,不但爽滑,而且富有韧性,吃过的人都说好。”每每说起粉丝,舒巧云就两眼放光,显得颇为自豪。农户们传承传统工艺,严格依照传统的清洗去杂、粉碎磨浆、过滤沉淀、和面成砣、磨丝晾晒、成品包装六个流程进行制作,全程无任何添加,确保番薯粉丝保留传统风味。中村村民郑阿姨告诉记者:“一般10斤番薯能做1斤多点番薯粉丝,1斤番薯粉丝的价格在35元到40元。”

除了番薯粉丝,番薯枣也是四明山区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番薯枣吃起来‘黏嘎嘎,甜咪咪’,似嚼山东大黑枣的滋味。也由于此故,才有了‘番薯枣’的美称。”鹿亭乡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做番薯枣首先得挑选每只半斤至七两左右的鲜番薯,洗净,整只蒸熟,然后排放在网架上面,网架下面用毛竹炭火的轻烟来熏烘。经过数天连续烟熏,番薯由原来的长圆形变成长扁形,颜色也由原来的嫩红色逐渐熏成赭褐色,犹如一只特大的扁枣。“一般一百来斤鲜番薯能烤出10多斤番薯枣。番薯加工成甜软可口的番薯枣后,价格可卖到20元左右一斤,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番薯制品口感风味俱佳,不少游客到山里游玩,会带些回家,村民们也会送给山下的亲朋好友。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让鹿亭的番薯制品走出山乡,才能拥抱更大的市场。

2017年以来,鹿亭乡在中姚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按照“属地主办、乡村共建”原则,又先后在中村、白鹿等6个行政村建成了村级服务社。服务社成为集农产品展销、电商物流、金融保险、农旅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起“政府+农合联+服务社”的推进机制和“农合联+服务社+供应商”的运营模式,为山区群众和四明山广大游客提供新型服务形式,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快递物流进村、山区农产品销售、山区农民增收和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等四大难题。依托此种模式,鹿亭农户“足不出村”便能在家门口销售传统手工农产品。同时,农户通过“美丽四明山”“顺丰大当家”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了提高番薯粉丝的知名度,鹿亭乡政府组织成立鹿亭旅游联盟,注册“鹿亭”等商标,统一番薯粉丝级别标准和市场指导价,并出资委托专业广告公司设计包装盒,把番薯粉丝及其他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颇具品位和地域特色的伴手礼,着力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结合时令和节日,策划开展系列体验式、互动型营销活动,相继举办“我在中村迎新年”、鹿亭番薯粉丝节、番薯粉丝福利节、树蛙部落番薯粉丝亲子节、“乡伴·富农”杯番薯粉丝厨艺大赛等多个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2万人次参与。

山区农村要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去年8月,鹿亭举办首届“‘重识故乡、助力振兴’鹿亭青年回乡行”活动,共组织30余名鹿亭籍大学生回乡走访。其间倾情宣讲“乡愁·粉丝”故事,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目前已有3名大学生返乡从事与番薯粉丝相关的产业。

今年初,鹿亭乡通过了宁波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评定,旅游发展起来了,游客也更多了。从四明山镇到鹿亭乡,在沿途农家乐和饭馆的农产品柜台上,都可以看到包装好的番薯枣、番薯干、番薯粉丝等土特产。鹿亭乡将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活动巧妙嫁接,推进新产品、新业态、新旅游线路的开发。目前,已开发出石斛花捞粉丝、竹荪松茸高汤粉丝、老百姓三鲜汤等一批特色菜肴,同时建成一个以番薯粉丝销售为重点、以“中村摆摊头”为品牌的周末集市,形成一条集番薯采挖和粉丝、金团、灰汁团、米馒头制作于一体的民俗非遗文化体验游线路。

据统计,2018年全乡制作番薯粉丝6.5万公斤,销售额近500万元,帮助在乡常住人口人均增收约1000元,增收贡献率高达50%。

猜你喜欢
番薯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挖番薯
番薯变形记
番薯会爬树?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喜甜
烤番薯
发芽的番薯
烤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