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畈村:让法在村庄落地生根

2019-09-10 06:25胡珊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宁海县征地村级

胡珊

在宁海县岔路镇和前童古镇的交界处有一个小而美的村庄。从一条绿荫掩映的柏油路进去,村口立着五个醒目的大字:“36条发源地”。

这里是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五年前,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的“36条权力清单”正是从这里开始试行,而后闻名全国。

下畈村面积约0.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68户,人口470人。村庄内小桥流水,松林环绕,古樟灵秀。这几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环境还在进一步提升。今年8月,记者去采访时,下畈村正在进行后门溪改造。村支部书记周方权告诉记者,为了改造工程,宁海县在下畈村征地30亩,每亩的征地费用为4.6万元,和附近村庄相比算低的。

为了让村民们理解并接受政策上的差异,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征地前,村里按照“五议决策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上作出决议,凡是村民家中被征用的土地超过村民全部承包地60%的,以后都有资格办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有了这个承诺,征地从今年7月开始,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现在虽然征地费用还没有拿到手,但村民们都很支持,工程已经开始顺利推进。“这说明村民相信村里的决策制度,也相信决议会按照既定的方案实施并实现。”周方权说。

但这样的事放在以前可能不会这么顺利。“不要说政策存在差异,就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村委会正常工作也会招来‘闲话’,做什么都有人不理解。”周方权还记得以前村里开展招投标工程,施工队都进村了,还有村民上去阻挠,要求要么给钱,要么参与工程承包,不然不让施工队开工。

改变的节点可以追溯到2014年。那年宁海县将涉及村级权力的条文进行整理,出台了《宁海县村务工作权力清单36条》,让村级小微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下畈村正是7个试点村庄之一。

当时在下畈村与“36条”同时推行的还有垃圾分类工作。按照“36条”的规定,但凡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按照“五议决策法”进行决策和实施,即经过党组织提议、三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评议的程序,并由村监会全程监督。村民如果想参加,随时可来,全程公开。那一年村里给每家每户买的2个垃圾桶、给每户人家每个月发放的60个垃圾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都是按照“五议决策法”进行招投标,完成采购的。

包括垃圾分类的监督方式,也是“五议决策法”的产物。一开始也有村民不配合垃圾分类和定时投放,于是村里把发放给村民的垃圾桶和垃圾袋都进行了编号,并选出12名妇女监督员。刚开始监督员发现有人不按规定分类和投放,是把垃圾给对方送还回去,后来为了避免矛盾干脆带回自己家里。整整三年时间,态度最顽固的村民最后都不好意思了,最终自觉按照规定分类定点定时投放。如今村民的意识已经提高到看到路上有烟头会自觉捡起来的程度。

“36条”推行后,说“闲话”的村民几乎没了,闹事的村民也销声匿迹。而随着决策产生、实施的过程完全公开透明化,信任感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不断加强,村民参与议事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今年4月,下畈村将50亩土地集中流转,引进了一家淡水虾和锦鲤养殖公司。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流转后村民拿到手的租金从每亩300元提高到了600元。但淡水虾养殖基地的池塘开挖后,村民们却有了担心。

“周书记,土地流转为老百姓增收我不反对,但养殖挖塘会破坏农田,以后田拿回来就不能种了,这个得不偿失呀。”在党员大会上,党员周钱勇提出了他的顾虑。村民代表大会上,不少代表也点头支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立即与养殖公司进行对接,商定通过周边筑坝的方式,在拿掉上面的本土之后,不能破坏农田的隔层,以保持土壤的蓄水能力,確保农田后续的可持续性。当时参加议事的有40多户村民。”问题解决后,村民放心了,项目按照“36条”的有关规定继续实施了下去。目前养殖公司已顺利开始经营。

目前,法治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下畈村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下畈村村委会一楼有一个公共法律服务点,这里设有阳光义警调解工作室、信访服务点、“老何说和”等法律服务机构,此外,大厅还有一台公共法律服务AI。

公共法律服务点由法官、农村法律顾问、民警、村监会主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等相关志愿者轮流“坐诊”,为村民提供现场矛盾纠纷调处、文书代写、法律咨询解答等服务。“经常会有村民过来咨询征地的相关法规政策。对此,村委会也很欢迎,因为村民们对法规政策了解越清楚,反而越利于村委会工作的推进。”周方权说。

而放在大厅的公共法律服务AI除了能够解答村民提出的一些简单法律问题,还能帮村民连线律师进行在线视频咨询,或是进行律师网上预约。此外,下畈村还建立了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村民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咨询法律问题,真正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下畈村试行“法治诊所”,将“法议”作为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前的必经程序,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产生的书面材料均交由“法治诊所”的律师进行把关,确保村级事务决议内容合法合规。同时,这些法律审查材料及“法治诊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还将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村民所理解的法律就是规则。对一个村庄而言,规则明确、界限清楚,无论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处理,还是村规民约的制定,或是移风易俗的推行,都变得有章法可循,有规矩可依。在村民心中,权利与义务泾渭分明,法与非法判若鸿沟,任何事情大家关起门就能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无论是自治还是德治,推行和实施起来都事半功倍。”周方权说。

猜你喜欢
宁海县征地村级
调兵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初探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宁波市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关于征地管理工作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