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2019-09-10 13:56戴文英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戴文英

摘 要:做细做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法宝。减慢教学进程是实现减负不减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中放慢节奏、拆分有难度的课时、减少作业量、减低作业难度、减慢作业的讲评、给予时间纠错、分层作业、关注大众等等措施,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消化,降低了学数学的门槛,并利用平板电脑这个电子书包,为慢教育的实施提供各种保障。

关键词:慢教育;课堂教学;作业处理;拆分教材;平板保障

一、问题的缘起

《平方根》一直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大难题,今年再一次教这个知识点时,我觉得得“慢”,有些课适合“慢教育”,即减慢课堂教学的节奏,作业的安排与讲评也相应改变。

二、学生学数学的现状分析

课堂上常常是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无动于衷。目前,对七年级230名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如下:不爱学数学型占9.6%,听天由命型13.9%,应付学习型49%,主动学习型19.6%学有余力型7.9%。从中审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不难发现那种“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想学习”、“学而不知”的现象广泛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数学时,并不是积极思考: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学不好、学不了,而是直接听之任之。有些学生往往听天由命,学得好,最好,学不好,怪不了我;还有部分学生被动学习,感觉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对以后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

三、教学策略

“慢教育”就是日常生活式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这一教育理念,主要是告诫那些被“快教育”折腾得精疲力尽的人们,做事要有计划性,教育要回归简单,不急功近利,让教育散发出快乐的“味道”。“慢教育”相对于“快教育”而言,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加有力、有效。

(一)课堂教学慢三步

第一步:集体讲,观察到有听不懂的学生时,问学生不懂的地方,然后二讲:解释关键点;还不懂,就发动周围同学一对一讲解;第三步,布置第一个作业:结合内容,互相出题,交换解答。

【案例一】《八下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引入

學生以做问卷的方式回忆一次函数概念和表达式。教师集体讲解后,有学生还迷糊,就对关键点进行分析,看到还有不明白的,就请同学结合八上书本,找出函数3种表达方式,同桌交换确认各是什么法?再互相出题考考对方,达到巩固的目的,为马上引出反比例函数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很多老师、学生觉得一章开篇的第一节课太无聊了,没什么可以讲的,其实,有许多学生却偏偏是因为基础问题而进行不下去的,学生不会用,关键是基础不扎实,以往我们总是急匆匆学了基础,然后推出各种应用、综合题,把学生弄蒙圈了,觉得前面学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由于是新课的第一节课,容量不大,所以安排15分钟时间慢慢的复习是有必要的。

(二)拆分小节慢着上

当知识点较多,又必须掌握时,放慢节奏,讲细讲透。这时一节内容可以分两节或三节课来上。

【案例二】《七上第三章第一节平方根》分为3个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P68页6分钟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余同学答疑,教师辅助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教师辅助的形式慢慢深入,出现问题一起试着参与、思考,效果会比以前按课本铺垫进行要好很多,以前我在后续辅导中要反复去提及这个概念,学生还接受不了,现在由于课堂上学生自己研究过这个问题,主要就是文字与书写这方面的问题了,但时间比较多。

第二课时:以书本P70课内练习题为例题开场,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学习平方根的书写,形成记忆,再增加以下4个流程:

1.写出1到20的每个数的平方并记忆。

2.写出教师所说文字的数学表达式。(教师在1到20的平方数里面选)

3.学生之间继续第4个过程5分钟,到熟练为止。(必须是写出来)

4.作业订正

【设计意图】:“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关,本节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理解平方根的概念,要求学生会求平方根,对常用开得尽方的数进行专题速练也很必须,为今后的计算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写出整个表达过程,不能只报答案,预防部分同学会认不会写或者写不完全。在经历一节多课的学习和一天时间的消化以及一节课容量变少的情况下,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训练。上一课时的作业很不理想,课堂剩余10分钟时间让学生订正,教师巡视指导,帮助还未理解的一小部分同学,使他们也获得解答这些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用好3.2课时的课前3分钟

师:写出4的平方根,写出4的算术平方根,写出的平方根……的表达式。

【设计意图】:平方根概念及计算无法一蹴而就,得慢慢渗透,让他们习惯,需要反复接触,这样的训练还要很多次,因此还会有这样不完全的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而且这样的开场也不会影响到下一课时,反而是下一课时的辅助。

(三)作业处理慢着来

课后作业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因此不容忽视。

1. 题量减少,时间增多

作业数量变少,除了作业本,就是导学,而且作业本、导学里的题还要筛选、分层,批改后觉得该掌握而未掌握的话,再借助平板刷专题,不增加额外的资料。作业本、导学的最大好处是少而精,做好、做完是根本。同时,增加做作业的时间,改变以前上课时间讲讲讲的做法,把原来90%的讲评时间改为让学生在校内做作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问、及时改,问题比较大的话,就暂停新课,等一等。

【案例三】《七上第一章第3节绝对值》

通过批改,发现主要问题出在3、5、7这3题上。

【设计意图】:发现作业本中前面两个题答题普遍不完整,或者颠倒意思,先通过数轴解决第3题,再重新研究书本16页例2,每个不知错在哪里的学生都一一在老师面前读例2的最后一句话:所以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再改编本页课内练习2,把在数轴上标出绝对值是6的数改成求出绝对值是6的数,让学生顺着前面那句话来读这一句,多数同学恍然大悟,知道该怎么答题了,剩下的同学再做些提示,基本都能过关。这需要一个一个盯,让98%的学生都会。之所以这么重视这几个题,也是为了解决八九年级的问题,今天能解决的尽量不留到以后去解决,去增加今后的负担。

对于第7题第一次布置的时候跟学生说:“本题选做,但你认真读题后觉得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了全部,做一部分也是可以的”,但上交以后发现,95%都不会,归根结底,绝对值概念还是不明白,加上前面问题很多同学也没解决。于是,停了一天新课,先理解概念,再逐句逐句列式。有些学生能做对A、B表示什么数,但最后一句其实要求表示B的4个数的绝对值之和,这个理解没有到位。所以用一天时间给予思考、消化,经过独立思考,自觉地、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做作业的目的。之后,在平板上找到跟它差不多的一个题再做一遍,效果就好很多了。

2.甑选简单,重视课本

多做简单题,少做高大上的拐弯题。16年的中考卷,第17题是6÷(1/2-1/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差,这个题不带字母,小学生都可以做,然得分率却并不高。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简单的、基础的知识是根本,必须把它做精、做好,要做精、做好需要足够的时间、空间。

近几年,中考卷总离不开课本,很多题型参照课本改编,因此要重视课本,用好课本, 反复做书本上的课内练习、作业题。第一遍学生做在书上,第二遍挑选必会题,利用教参上的光盘下载、编选成试卷,作为小测试,达到基础不扣分的目的。同时,因为熟,也就能生巧,往往第二遍的方法会更好。

【案例四】《九上第一章第4节第三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

求二次函数y=- x2+4x与x轴的交点

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上的一個题,这些九年级的学生竟然久久解不出0=- x2+4x这个方程,老师叫第一个学生:不会,第二个:不会,第三个用配方法,但做出来了,老师不死心,又叫了一个学生,才回答用因式分解法。这个题是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书本例题x2-3x=0的简单变式题,且不论他们会不会做,如果会做,也有不同的解法,杭州教研员王红权老师说过,有些中考题出卷本意是要学生用简便方法快捷的做出来的,谁知学生做是做出来了,但费了好多时间去做,必定也影响试卷的完成率,影响总成绩。

3.注重消化,分层选做

教研员说:题目是讲不完的,也做不完的,讲过的、做过的肯定是不会考的,所以何苦?很多次,学生在教室里考试,我拿到试卷一阵激动,因为有些题我讲过,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很不如意,所以很多题讲了学生并没有消化、吸收,只是让我们自己舒服,少讲几题不要紧,讲过的题,要像蚂蟥那样紧紧咬住不放松,因为题目简单,集体讲解的时间变少,腾出时间让学生或思考或讨论分析或寻找别的解法,广阔天空,任其发挥。

【案例五】《九上第一章第4节第三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

书本P30页作业题第2题:

用两种不同的图解法求方程x2-2x-5=0的解(精确到0.1)

【设计意图】:这是属于课后巩固题,此时学生分三类:第一类,有5%—10%的已清楚怎么做,此类学生可以要求他用4种或5种不同方法去做,去专研、去发现,弄他个滚瓜烂熟;第二类,有25%——30%有点方向,但还得试试看,边做边思考,有些学生会用y=0与y=x2-2x-5这样的组合来求,有些是y=-5与y=x2-2x,有些就是直接解方程,那都是没有真正领会二次函数的作用;剩余的基本都可以划归到不知所云这一类。后两类学生需要让他们聊一聊:什么是图解法?转化为函数才能作图,怎么转化?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在课堂上是没有时间的,要弄懂这个题需要额外的时间,我问一个上了这课的学生,他说,他们班上这节课后只有一个同学觉得简单,剩余33个同学都觉得难,虽然努力听了,也不懂。这种情况下,必须停课再上,必须利用课堂时间专门讨论研究。很多知识点,老师讲到一个程度以后,再讲已经无益,这时候就是要时间琢磨、分析、交流、消化,最后或多或少总能吸收一些。这样的过程不仅教会了知识点,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经熟练会做的学生,可以做导学的最后一题:我攀登,也可以帮着老师教同学,还可以整理纠错本。总之,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天下来,都会有所收获。

4.耐心交谈,解决疑惑

有很多同学存在下面这些问题:第一,读题是个问题。读题慢,会分神,很多时候要老师读出来,他才会思考一下;第二,他们的思考方式经常与老师不一样。而老师一直催促他们往既定的方法走,他们就变得像是完全不会,而他们自己的方式又被老师打乱,造成时间浪费,这时候需要老师敏捷地判断出问题所在,然后帮助他们把常规方法与他们思考的方法打通,告诉他们这两种方法事实上是有交集的,有时候常规方法还不如他们的方法简洁有效,反之亦然,而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扼杀了他们的思维,觉得他们在钻牛角尖,所以需要给予时间多些交流,老师慢了,他们才有时间表达自己的东西,老师才能看到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思维,进而帮助分析,解决他们的困惑。对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讲,快速的讲十题不如慢慢的弄懂一题来得有实效,否则对他们来讲就是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心生厌倦,得不偿失!

【案例六】《九上第一章第4节第三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

已知y=2x-1,且0≤x≤1/2,令S=xy,则当x=  时,函数S有最  值,等于  。

师:怎么做这个题呢?生:S=x(2x-1),化简后求得x=-b/2a=1/4

师:好的,套用公式也可以的;那S的最值呢?生:y=-1/2

师:哦……没错。为什么求y?题目要求S的最值。

生:S=xy中的y跟前面y一样么?师:一样。生:这个y没有最值。

师:是啊,这个y不是二次函数。生:那怎么办?不会。

师:求S啊!S是个二次函数,关于x的函数。(沉默)

师:你都求得x=-b/2a=1/4了,接下来呢?(沉默,但学生还在思考)

生:x=1/4,对吧,此时y=-1/2,xy=-1/8,S最大值=-1/8.

师:哦……这也对,直接利用x值代入求最值,没错,这样的填空题可以这么做。

但你觉得顶点的横坐标都出来了,求顶点的纵坐标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嗯,我又回去了,我知道了。

5.关注大众,学会纠错

教学重点不应该在优秀生上,而是要面对大众,大面积的收獲才叫成功,才有研究的价值。慢一点,懂了是关键,而且必须是都懂了。我们教师功利心太重,同情心欠缺,教的太快。关于错题,第一步抄题;第二步写出错的原因;第三步正确解答一遍;第四步总结这类题的一般解法,做到会一题,通一类;第五步反思这个题的知识点、考点、易错点。这听起来很烦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在匆匆的行走中停下来想一想是很需要的。即使身为老师,也是经常要停下来整理、思考的。

6.平板作业,激发兴趣

目前很多学校普及了平板电脑,题库里有当前市面上所有在用的教辅资料,只要老师去选,必能找到想要的题型。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的组别挑选不同层次的题目,为以上的所有操作提供保障。分层作业早就推行,但往往不方便,很多老师不了了之,有了平板电脑,这件事真的可以实现了。

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会儿知道了,一会儿又不知道了,总觉得缺那么些熟练度,离开老师这根拐杖,他们束手无策,觉得一切都不会,平板电脑可以储存老师前面教他的页面和他自己多次做的结果,学生可以反复的翻阅、对比,而且每个学生都喜欢电脑,电脑上做题在他们心里总觉得跟玩差不多,只要有兴趣做了,成功就有一半了。

记得一位学生说过:“我每次信心满满的去做,却每次都错,我就不想做了。”如果一点一点循序渐进,学生听得懂、会操作,自然有兴趣,也就愿意做,愿意学,这不正是我们教育需要的吗?

参考文献:

[1]李文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对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楊猛.《初中数学学习现状及方法指导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3]朱桂凤. 《初中数学慢化教育的可行性调查与分析》广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