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构建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9-09-10 15:19黄萍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为宗旨来开展语文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 阅读三步骤  参与式阅读教学 “生成性”教学

在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获取知识,提升技能,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归纳了一条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课文阅读三步骤即“写什么?怎么写?表现什么?”并将其运用到有效课堂阅读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学以阅读理解感悟名家名篇为主。“写什么?”环节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语文文本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步骤就是要让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以现代名家名篇、古文言文、诗词曲为主,均要求学生读懂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概括方法,中学阶段任何一篇课文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必须过“写什么?”这一关。

“怎么写?”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写?”是学习三步骤中难度最大、知识涵盖面最广的一步。因为语文的知识点很多。不同的文体又有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特点。例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学习散文一般要按记叙六要素来进行;小说的学习要遵循“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诗歌又有“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音乐性”的特点等。除了文体,语文学习中的方法一般是指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角度、人物形象的刻画、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诸多概念,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始终贯穿在每一堂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将“怎么写?”这一步骤融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这有效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生生互动或小组互动或师生互动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展示并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适时加以引导,切不可将个人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理即可。

“表现什么?”是学生在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探究学习之后,对所学文章主旨的概括,难度不大。重点是要领会作者写此文章的背景及缘由。能体会感悟出文章主旨也就意味着文本学习的结束。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三峡》第二段为例: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段话描绘了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迅猛的情景(写什么)。既有直接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又有侧面烘托“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还运用了类比手法,用“乘奔御风”来与江水迅疾来比(怎么写);从而突出表现了三峡夏季的雄壮美(表现什么)。

作为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上阅读教学三步骤,除了要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有效地把握文本主旨,强调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与技巧的传授之外,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情境模拟等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2.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给学生预留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培养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注重抓“生成性”教学

传统的“预定性”的阅读教学中,问题和结论都是教师预设的,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新时代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生成性”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倾听,根据学生的思维捕捉生成性話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课文时,学生进入到赏析课文“表现什么?”环节。有学生对三峡秋季景物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泪沾裳” 所体现出来的“凄婉美”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三峡秋季的凄婉是不是作者此时内心悲凉的体现?此话一出,不由得引起班上同学们议论纷纷,是呀,好多课文里特别是古诗文,作者都是触景生情的。听到这些,我及时引导学生回顾作家作品,再谈谈作者和《水经注》,让学生了解《三峡》。《水经注》虽说也是散文,但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三峡》中秋季的“凄婉美”与夏季的“雄壮美”春冬季的“清幽美”都是为了表现三峡四季奇特的美景,表现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凄婉美”只是为了突出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致而已。此类“生成性”的问题,正是学生人人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创新思考的突出表现,也是有效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精彩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研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养成创新思考的好习惯,使语文课堂实现双基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此,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张宁.激活思维,构建灵动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J]. 中华少年, 2018(11):197-197.

【2】 曾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构建[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14):167+171.

黄萍(1967-)女,壮族,陆川,本科,中学高级,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生成性语文课堂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