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2019-09-10 07:22曹小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思维小学数学

曹小玲

【摘要】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思维 有利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088-02

美国华盛顿一家图书馆正面的墙上以三句十分醒目的话迎接读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科学实践证明: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啃书本,不会动手实践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明和创造。动手实践操作成了叩开数学知识大殿的敲门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学生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之间的关系。而且,《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成了最常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针对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我粗浅地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但是我们知道,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就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因此,很多小学生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提炼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习数学时总是力不从心,感到索然无味,最后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例如在学习“余数”概念时,我让学生进行“把10颗糖分到3个盒子里”的操作活动。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学生会对余数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知道那颗剩下来没有分到盒子里的糖就是“余数”,同时学生可以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不然的话就要把剩余的糖继续分到3个盒子里面,而往盒子里放糖的过程就是“试商”的过程。接着我让学生在脑子里想一想分糖的过程,不看实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糖的过程,帮助学生运用表象操作进一步体验“余数”的含义,最后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得出算式:10÷3=3……1.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活动边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概念的内涵,体会概念的外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观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用最简洁的话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希望学生深刻记忆并理解透彻,但对于小学生这样的低学龄儿童,传授给他们文字形式的知识,大多数儿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而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每当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学,而在课堂中加入动手操作无疑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例如,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于几分之一的概念并不能准确地掌握。我是这样组织活动的: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要求步骤:①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彩纸折一折;②然后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折的;③并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在学生折叠正方形纸或者在把正方形分成几等分再涂色的时候,让学生把几分之一的概念理解透彻。这样一来,学生不难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并能够准确地掌握新知识,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想寄两本书给他哥哥,这两本书长都是25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他想用彩纸把这两本书包起来,最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读完题目,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两本相同的书,说一说,摆一摆,看看能有几种不同的包法。接着提问:通过动手摆一摆,你们清楚有几种方案了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有三种不同的方案。然后,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找出最佳的包法。最后,我还抛出一个问题:除了用计算的方法,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判断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省彩纸呢?由于有了刚才的动手操作,答案很快就出来了。再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关于植树问题的内容时,有这样的一道练习:要在长300米的公路一旁装上路灯,每隔50米装一盏(两端都要装),需要装多少盏灯?读完题目大部分学生大声叫道:“我懂,很容易!”尤其是中下等生喊得特别大声。接着我问:“能口算出来吗?那答案是多少?”“能……6盏!”他们都异口同声说道。这时,我不忙告诉答案,要求他们动笔来算一算,我下去巡视,发现他们都用300÷50=6(盏)。此时,我还是不告诉答案,要求他们再用笔在草稿纸上画线段图来表示,数一数,看“6盞”对吗?接着,他们就在草稿纸上认真地作图,不久答案就出来了。“老师,我们的答案不对了!应该是7盏才对!我们做的时候少了一步,应该还用6+1=7(盏)。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和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才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我在教学“欣赏与设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教材出示的四幅插图,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其实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感受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在创作图案中应用。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后,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从他们的创作图案来看,有的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在这画、剪、贴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获得创作图案的经验和体验。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招慧红.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2]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梁伟.小学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思维小学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