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童年抹上诗意

2019-09-10 07:22翁丽亚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对话古诗文意义

翁丽亚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然而现实中要贯彻这一理念,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三对话”从古诗文教学意义、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以便教师真正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提升古诗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古诗文 对话 意义 问题 对策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古诗文教学。统编版教材的编者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其编排中不仅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而且题材丰富,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说,都有涉及。这种编排,其目的是以古诗文为抓手,给学生童年抹上诗意,助力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继而进行传承与弘扬。然而编者的设想是好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走样。本文基于统编版教材古诗文教学意义、现状与对策分析,以便充分与教材编者对话,准确把握其意图,真正推动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一、与编者对话,正确领会古诗文教学意义

由于篇幅限制,统编版教材只选编了极小的一部分,但无疑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在教材中只是静止的、孤立的存在,但教师在解读中,却要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进行审视,从传承与弘扬的角度组织教学;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背诵、机械抄写上。况且通过古诗文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1.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从其表现形式来看,相比现代语言,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具有音乐美、美术美与建筑美的特征。例如,古风、民歌、律诗、绝句、词曲,乃至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以及明清小说等,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从其表现内容来看,综合教材选编的古诗文进行分析,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有表达自己爱国之情的、有体现学习技巧的,等等。组织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透过古诗文走进历史,增进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激发其爱国之情的同时,强化其民族自信心。

2.助力学生学好语文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主要体现在字词语句上;而其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借鉴与积累。对于古诗文而言,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积累的主要素材来源,而且还是他们习得言语表达技巧的重要“例子”。毕竟被选编进教材的古诗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强化对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习得写作素材与言语表达技巧,而且通过朗读,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其朗读技巧,提高其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3.帮助学生传承文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被人们遗忘。忘却历史,就等于背叛;忘记传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帮助学生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与现实对话,清醒认识古诗文教学问题

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方法一直较为落后,简单背诵、机械抄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负担过重的代名词。自2016年秋季开学逐步推行统编版教材以来,教学手段与方法虽有所改变,但纵观当前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却发现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课堂只有热闹,却没有实效。以古诗文教学为例,有不少教师在其教学目标及其手段方法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混淆背诵与朗诵概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文而言,统编版教材中一般都在其课后习题中明确要求进行朗诵,继而进行背诵。但现在针对古诗文教学,不少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虽然其最终目的都是背诵,但效果不一样。对于朗诵而言,更多是指有感情地朗读,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与情感;而对于背诵来说,更多只是一种机械背诵,不需要理解其内容与情感。从当前古诗文教学而言,學生只有背诵没有朗诵,体现在考试中,往往能够背诵,却对句子或者字词的意思不理解,更无法体会古诗文的内在精神思想。这种一味背诵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容易让学生反感,继而影响教师对古诗文的进一步教学,结果适得其反。

2.缺少审美教育渗透

审美能力是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狭隘的审美教育,专门指美术;而广义的审美教育,却存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之中。然而对于当前语文教学而言,却多少失去了美育功能,导致只有学业负担,没有课堂精彩。对于古诗文而言,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内涵意境,都可以说是美的化身。但从当前教学来看,却缺少一定的审美教育。原因有很多,如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古诗文的解读不深等;如家国情、友情、亲情等,未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引导渗透,结果学生对其理解缺乏一定的深度。

3.阻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相比现代文本,学生在古诗文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识记;甚至还有教师往往依据教参内容,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文,或者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乃至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与策略对话,努力提升古诗文教学质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对于古诗文教学而言,教师不应立足于字词理解,机械背诵;而应跳出教材,提高占位,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角度,从学生个人语文素养提升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认知与古诗文教学规律,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感渗透的同时,更要充分运用以下策略,以便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1.坚持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古诗文来说,也是如此。从其语言与形式来看,无论是字词语句,还是内涵意境,都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有很大差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借助体验,搭建平台,主动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走进古诗文。如《村居》《所见》这一类含有生活气息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放学路上、周末会做哪些游戏,或者活动,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同身受;接着引导学生诵读诗词内容,说说诗人是怎么描述儿童生活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比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语言的凝练,而且还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意境,一种美感,为其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2.坚持读诵为主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毕竟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朗读,才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渗透美育。对于古诗文来说,必须创造条件,借助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并在读中进行识字、在读中进行停顿、在读中进行理解,继而读出节奏感,读出韵律美,乃至读出诗文的意境。如《别董大》,这是一首赠别之作,是诗人高适与董大经过短暂相聚后所作。诗中借助“灰暗寒冷”这一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当时所处困境以及依依惜别之情,而且还展示了诗人的豁达之情。另外,该诗韵脚为“ün”,富有极强的韵律美。因而在其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进行想象与反复诵读,继而从中感知“送别”情感,体验“送别”文化。

3.坚持品赏为辅

对于古诗文而言,如果只停留在诵读上,由于学生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仅靠几十个汉字让学生进行深度理解,无疑难度很大。因而在坚持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巧妙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乃至诗词特点等,以便为学生理解古诗文中的情感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进行品赏,如“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生”“升”两字意境的区别。另外,针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诗句,则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在诗句中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4.坚持持续深化

教材中的古诗文是有限的,但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是无限的。对于教师来说,要通过教材中古诗文的“点”,撬动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机拓展延伸。一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课标内涵,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课外古诗文,以便让学生在记忆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鉴赏水平。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如题材、类别,还有意象、表现形式等,像“柳”寓意“留”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名家点评古诗文,让他们从中感知古诗文意境,实现視野开阔,自我提升。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通过宣传阵地,如墙报、学习园地;校园活动,如诗词讲座,诗词诵读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古诗文的熏陶,继而助力课堂教学质效提升。

为学生的童年抹上诗意,要真正落实编辑意图,不仅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更要站在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进行审视,主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发参与,以便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继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对话古诗文意义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有意义的一天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