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2019-09-10 20:10赵佩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7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不足反思

赵佩莉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多样化发展,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平台。本文从优势和不足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的影响,针对现代教育该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优势;不足;反思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课堂教学形象化。传统的化学教学受到课堂的限制,一些化学知识无法得以圆满的演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很快就改变了这种现状。那些微观的实验现象和抽象的化学知识,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展现。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来观察水分子受热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变化,水分子通电后,化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二)课堂教学高效化。演示实验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化学教师都明白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过程。但是,由于受时空和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做氨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前面的学生也许能看见,后面的恐怕就很难看见了。如果应用实物投影技术,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电子屏幕扩大,所有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

(三)课堂教学直观化。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不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很少有去工厂和生产线上去观察体验的机会,根本没有进行实践经验,光靠凭空想象和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出现后,可以利用播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促进了课堂教学直观化。

(四)教学评价全面化:中考实现网上阅卷后,不仅提高了教师阅卷的速度,还极大地减少了阅卷的失误。网上阅卷的最大优势是能对学生的成绩有一个全面的纵横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来帮助教师甄别试卷的优劣。一系列数据的显示,形象地反映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遗憾的是目前五师只有高级中学有一套网上阅卷系统,初中化学每学年只能享受两次网上阅卷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评价中,要想获得更多的数据,只有依靠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一遍一遍翻阅学生的试卷。所以,很期待网上阅卷系统的信息化能够在五师各个学校普及。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由于目前五师各个学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许多教师习惯了利用课件来整合和展示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课件式的知识灌输、展示过快,或者过于强调视觉冲击,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让他们只顾忙于观看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画面,而忽略了知识本身。这样,学生由于缺少缓冲时间,就无法对知识进行理性的消化。这样的“电灌”教学,与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让学生由知识的参与者沦为了知识的旁观者。

(二)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应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很多教师习惯多年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习惯了没有多媒体就无法上课,习惯了长时间沿用同一个信息课件。这样的多媒体运用反而让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僵硬,以至于有些学生希望教师回归“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式的教学模式。

(三)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实验现象不明显、污染严重、错误的操作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对于一些趣味实验,可以教师演示一次,多次播放视频。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避免实验药品的浪费。

(四)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业帮”“小猿搜题”等软件出现在学生的手机上,再难的作业,“一拍,一点”,答案完美呈现,甚至将练习册封面上的二维码一扫,整本答案就出来了。这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让教师无法判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作业完美,考试成绩完败”的学生。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反思和建议

(一)端正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优势,但这不等于整堂课全用,更不等于要天天都用。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精髓,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二)有序教学。有序教学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明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还要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不断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做到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的严密结合。

(三)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互补性。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填补了传统教学中技术方面的空白,为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优势互补。反过来,我们在倡导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时,也要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如进行电子备课,为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模式;编制电子版导学案、电子版试题库等,为学生布置一些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的作业;收集或制作趣味实验视频集,为初中生学习化学提供“视觉大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为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但信息技术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地位,传统教学也无法包含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初中化学教学也只有在两者相互协调、补充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巧妙运用,优化教学信息量的传递途径,才能发挥各自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朱风利.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化学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2]林琼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创新实践》,2011.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不足反思
探讨游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