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手持戒尺,严而有度?

2019-09-10 07:22何子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8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惩罚

何子平

惩戒,《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惩戒就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即通过处罚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惩戒教育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教育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与奖励教育相对应,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构成了完整的教育。

暑假期间,看到两则新闻:新闻一:铜陵陈瑶湖中心学校老师周安员以投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43岁的生命。1个月内,他先因用尺子在调皮学生的腿上打出痕迹,被冲进教室的学生家长扇耳光。后又因处理男女学生矛盾,与到校讨说法的家长发生肢体冲突。虽然学校和警方都认定周老师全程无过错,但经过多次协调,他还是向学生支付了930元的检查费用。新闻二: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用课本抽打了逃课的两位学生,被冠以“体罚学生”之名,先是受到学校的惩罚:停职1个月,取消评优,师德考核不及格。继而受到教体局的处理:扣罚绩效工资,该校不再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纳入当地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两则新闻让我这个小学老师也有所思考:面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我们老师要不要行使惩戒权?怎样行使惩戒权呢?

新课程实施以来,奖励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性评价的理念被广泛接纳。与之对应的失败教育,惩罚教育,否定性评价被人冷淡,甚至于产生误解。要知道没有惩罚教育就没有赏识教育,只奖不惩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所以说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学生犯了错误,违反了规定,经过批评教育后又屡次出现了同样的不良行为,这时候对该学生的惩罚力度就要加大,让他印象深刻,矫正过错,纠偏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老师的说教不起作用,又不去惩戒,那么学生就会继续犯错违规,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不良行为会越来越多。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学校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到校的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听讲等等。当学生不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时,老师首先跟他讲道理,继而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向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内心的悔改之意,减少某一行为的发生。从而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完成学习任务,履行作为一个学生所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惩戒某一同学对其他学生也有警示作用,让他人引以为戒,更加清楚认识对与错、是与非,自觉抑制和规避不良行为的发生,强化对规则和秩序的认识。所以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惩戒权。

惩罚能让学生体验挫折与失败,提高心理素质。在当今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许多成年人尚且犯错违规,又怎能指望我们的小学生能够“一帆风顺”地成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既然有失败,就要忍受失败带来的痛苦,承担失败带来的相应责任。而惩罚能让学生体验失败,面对失败,不逃避、不推卸,正视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长大后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所以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惩戒权。

接受惩罚也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奖励给予学生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它相对应的惩罚在教育中也有积极作用。学生犯了错,内心会产生一种不安和内疚,这时对他实施惩罚,让他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可以减少负罪感。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过于温和,相当于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学生会变得脆弱,像温室里的小苗,经不起风吹雨打。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老师就按照这个样子去捶打,该表扬的表扬,该惩罚的惩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样子。所以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惩戒权。

当然了,老师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区别于体罚。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能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所以说惩戒是把“双刃剑”,把握得好就是一种教育技巧,運用不当,一次善意的惩戒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伤害。那么在实施惩戒时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调查清楚具体的情况,实事求是,客观对待,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要大题小做,不冤枉孩子;不戴“有色眼镜”去评判;就事论事、不翻旧账。避免伤害学生。

其次,惩罚要及时,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教育的良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及时惩罚容易引起学生的自责和内疚,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和记忆。

第三,惩戒时注意措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非理智的语言和语气。当事情发生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埋怨,此时老师可以蹲下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和高度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罚得他心服口服。

第四,惩戒时要分场合和地点,不要什么事都当着同学和朋友的面。尊重孩子的隐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向善。

综上所述,教育需要惩戒,但惩戒必须规范。慎用惩戒,拒绝体罚,把握好惩罚的尺度和方法,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惩戒权,把惩戒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惩罚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Jokes笑话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