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行动初探

2019-09-10 22:13林思忠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核心价值观

林思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刺激变得多样化、复杂化,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低龄化、多样化。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校立足学生实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以微习惯为突破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收效明显。

关键词:微习惯;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价值观

长期以来,人们以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视角来看待人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从负面、病理性的角度了解人的心理。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微习惯以类似中医“治未病”的视角,培育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为例,我们做了以下的行动初探,收到了初步的良好效果。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学校地处城郊、相对后发,学生生源后进生基数大,现有生源入口基础相对薄弱,从心理测量分析看,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具体如下:

(一)青春叛逆期产生的逆反心理。不认同正面的教育宣传,却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津津乐道,常常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信心缺失产生的自卑心理。学校高中升学录取分在同类重点高中居下,学生入学时就给自己贴上了“三等公民”的标签。家长的放任心态与学生的自卑心理相呼应造成了个别学生的自暴自弃。

(三)紧张的校园生活产生的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学科的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造成了基础年级学生的焦虑。临近高考,毕业生对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学习压力苦恼,对前途的担心或遭受早恋的挫折而消极、焦虑、厌学甚至厌世等情绪。

(四)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而产生的悲观心理。入学时学生普遍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临近毕业的多次模考一次次无情的破灭了原有的期望,不能对自己的理想大学进行正确定位,使高中毕业生陷入悲观的情绪氛围。

(五)不健康的家庭因素导致的消极心理。由于家庭生活压力大、父母疏于管教、父母感情的破裂、家庭的解体等“问题家庭”因素而造成的学生不作为的“木头人”心理。

二、微习惯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应用意义

中学生良好微习惯的价值取向是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拓展,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具体体现。微习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予学生直面问题的力量,扩大其心理容量,疏导乃至解决更多的内心问题。方法旨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比传统单纯的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价值。

为此,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确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在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和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培育中学生良好微习惯的养成活动,培养自信、乐观、阳光、积极进取、有理想、有担当、意志坚定的积极心理品质,塑造积极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文化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奠定基础。

三、微习惯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实施

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莱尔根据习惯形成的4个步骤,总结了相对应的培养习惯的4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让它令人愉悦。我校组织心育活動,通过这4大定律、形式多样的具体德育实践,旨在帮助在校生快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一)美化心育环境,显而易见地渗透积极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精心选定座落于地理园、生物园的独立、而又相对安静、方便进出的一楼区域,投入了充足的资金,建设了齐全的功能室,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齐备,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富于生机和教育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美安静、温馨舒适、赏心悦目的校园心理文化环境。

(二)成立组织领导,赋予制度以自有吸引力

为了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行政领导、专业指导”为原则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心理教育工作,形成了三级心理网络工作机制,组织结构图如下:

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负责、有督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及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营造健康、健全的育人环境。

四、培养积极师资,让心理健康教育简便易行

1、组织师资培训,建立一支由专兼职心理教育教师组成的专业队伍。

2、班主任作为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的班主任队伍。

3、组织开展全校教师心理渗透公开课心理教研活动,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意识与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组织心育活动,实施积极体验令人愉悦

1、心理活动课,激发积极潜能

心理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育的主要方式,活动课重体验、重分享。学校在高一和七年级开设心育课,在八、九年级和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心育主题班会课,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心育专题讲座。每年举办一场心育班会观摩课比赛,让心育老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些心育课都重在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唤醒学生内在发展的积极潜能与力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

2、特色团康节,优化积极品质

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增加积极体验来获得,积极体验的增加是形成积极人格的主要途径。主要特色就是团康,表现在“四多”——次数多、形式多、人员多、收效多。团康拓展,深化了师生的积极体验,培养了积极人格,优化了积极品质,促进了积极校园的形成,提升了学校师生的幸福感。

(1)全员心育月,优化课外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主要通过趣味横生、丰富多彩的团体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拓展积极情绪体验,提高自我认识和调节能力,学会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学习,并优化课外生活,从而培养自信、阳光、乐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并营造一种主动关注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氛围。

从2012年始,组建的“蓝海豚1+1”心理健康协会,每月还开展一次主题心理沙龙,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开放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心理游戏、心理测试、朋辈心理咨询、图片展、丢弃烦恼等,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积极传播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了同伴辅导的作用,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心育活动体验,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2)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

学校社团发展至今,共有24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周安排有固定的学生社团课时,提供社团活动的场地和活动经费,并为学生社团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全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施展才华、增强个人能力。各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了阳光积极人格,更全面地丰富了校园积极文化,弘扬了我校中山精神,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会组织师生或团学干部到周边的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交流,并与校外心理机构组织团队拓展训练、亲子活动等。

(4)教师团康,优化教师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体现快乐工作的治校理念,学校工会和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联手,定期为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团康活动。如教工运动会、书法比赛、青年教职工歌唱比赛等。

3、注重个体辅导,完善积极自我

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40小时以上,学生预约途径多样化。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和问题生的追踪辅导档案,对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并及时与班主任、部门领导及家长联系,全方位密切关注、跟踪调查,并给予支持帮助。有心理危机或超出心理老师咨询范围的,及时转介、排除心理障碍,提供咨询意见报告书。

4、做好心理宣传,强化积极生态

我校转变“守株待兔”式的服务方式,主动出击,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让学生了解心理救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1)切实办好一份校级心理健康报《心海扬帆》。每学期发行2期,以中、高考心理调节、新生适应、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为主题,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心理,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

(2)每周一期的校园广播“心灵GPS”栏目、心理黑板报、专栏、心理网页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为学生、家长、老师创设心理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和交流平台,有计划地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防治,常用的心理教育方法等,提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学会自助,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顺利全面开展做好铺垫。

(3)开放一个“心灵氧吧”——心理阅览区。心理中心购置了500多册心理教育书刊,为师生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从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阅览区已经成为师生的“心灵氧吧”。

(4)精心搭建一个“家校心育平台”

学生的成长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有机结合。我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构建家校联合机制。利用家长会的有利契机,邀请专家开展“父母学堂” 专题讲座,交流家教经验,转变教子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5、以科研引领,践行积极理念

从积极事件的分享到积极暗示,再到积极干预,学校的课题一直在践行积极理念。2013年,立项通過了广东省教育厅设立的省级课题《正能量在中学德育中传播的研究》,为心育和德育架设了有机融合和渗透的桥梁,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2016年,课题获高分通过,并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课题”。今年,再次立项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设立的省级课题《关于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还开发了系列以积极心理理念下的教育校本教材,如《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教程》、《校园德育常规——给同学们的一盏明灯》、《传播正能量成果汇编——德育时空》、《绽放的青春——团委特刊》《日行一善》、《卫生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生防恐防暴防性侵知识手册》、《惠阳中山中学学生安全教育读本》、《2016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班主任例会发言稿》、《惠阳中山中学班主任工作16大精要》、《我们这一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6、开展生涯规划,激发积极动机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做好《我的职业理想》课题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了解社会的职业和种类,及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2)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自主学习与探索。

(3)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生涯发展方面的困惑,获得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4)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活动中为不同个性学生提供发展机会,进一步去激活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五、结果反馈

学生通过学会合理地规划人生发展,学会了自主管理、心态调节,提高了直面挫折与困难的耐挫力,成为自信、乐观、有理想担当、意志坚定的“中山”学子;教师们也变得乐教、善教,提升了生活、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师生的良好状态不仅促使学校近年来高考成绩的节节上升,还有力保障了学校在各方面的稳步向上快速发展。今年高考超额完成惠州市督导指标,本科上线人数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初、高中均在学校就读的郑舒婷同学以总分618分勇夺全区文科高考状元,彭武闻同学以综合总分582分勇夺全区体育类状元。学校严谨、勤奋、求真的校风日渐浓厚,育人效果明显。“蓝海豚1+1心理健康协会”,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 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高等教育出版,2010.3(1).

[3] 宋雅娟.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2009(3).

[4] 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 掌控习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7).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