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探讨

2019-09-10 01:56易超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公式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公式”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思维,穿透数学的表象,挖掘深层的规律,能够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质疑,让学生能够拥有成熟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公式;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是数学殿堂的基础,教师需要从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远离思维定式,能够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不断探索未知的内容,并思考公式的形成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合理想象,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得数学水平的提升。

1.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式死板问题,强调公式的记忆,忽略了公式的推导,没有让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1] 。这种强制记忆配合题海轰炸,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但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愿意观测分析,而是直接取用现成的公式定理,让学生丧失了思维的前置条件。比如,在“长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强调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周长为长加宽乘以二,这种公式过于生硬,教师可以使用教具,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组成方式,观察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公式原理的推导。

1.2 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是学生想象力最发达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具象化的实物阶段,需要结合图形对知识加以理解。教师在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不受约束,能够想到不同的解题方式,而不是只能使用一种解题手法,束缚住学生的思想。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中,教師可以讲解“抬腿法”,让学生结合形象的视频信息,观察小鸡和兔子的动作,在拍掌后,所有动物抬一次腿,之后再拍一次掌,学生就能够看到鸡和兔子的数量变化,从而解开难题。想象力是思维的助推剂,“公式”教学中要重视题目的开放性。

1.3 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保持教师的权威性,打压学生的思考行为,让学生思考符合教师设定的标准,并在学生提出合理质疑时粗暴进行干涉[2] 。小学数学“公式”教学,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拒绝回应合理质疑是一种弱者的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顺着学生的想法,提出学生的思维盲区,在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时,也要明确说出自己能力有限,而不是粗暴打断。比如,在现代几何的诞生中,被誉为“精神病人的呓语”,就因为它质疑了经典几何,并对经典几何进行演化,导致该理论一度明珠蒙尘。

2.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2.1 在操作中得出“公式”

教师在小学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过程事物的特点,并在操作中得出公式。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走远路走弯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操作过程是一种动态行为,能够让学生大胆飞速思考,寻找事物的特点,搜集数据信息,为学生得出公式进行铺垫[3] 。学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理解,使用模型、教具等工具,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进行讨论,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分享。

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绳子和圆形物体,在课堂中进行操作。学生可以将身子环绕圆形物体一周,然后对重合处进行标记,使用尺子测量绳子标记出的长度,得出圆的周长,使用尺子测量圆心到圆外间的长度,得出直径。之后学生可以选取大小不一的圆,挨个进行测量。根据得出的周长、直径长度,学生可以算出周长和直径间的比值,数字大概在3.14左右,从而推导出π的数值,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同时,学生可以对公式进行拓展,求解出圆的面积公式。

2.2 在生活中运用“公式”

教师可以代入生活场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使用模拟扮演的方式,加强对于公式的熟悉程度,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发挥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运用表演能力,在夸张高高效的表演中,熟悉数学的基本规律,并更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教师在学生表演中,可以穿插一些突发事件[4] ,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游戏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将复杂的公式化为本能,让学生能够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可以扮演售货员和购物员的角色,教师可以设置必买物品和价格红线,让学生在设定的价格区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购物,学生可以使用开放性思维,选取不同的商品组合,并计算商品的总价。售货员需要和核对总价,并进行找零。教师可以加入满送活动、打折活动、购物卡等突发情况,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在不断思考中,能够将加减乘除的公式渗透到生活当中,让自身形成数学思维,起到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效果。

2.3 在解题中熟悉“公式”

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方式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数学信息具象化,并将相关公式进行代入。解题中分为几个环节,分别为审题、破题、解题、答题[5] ,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图形的方式,将搜集到的信息代入到图形当中,并使用辅助线、数据拆分等方式[6] ,将公式带入到题目当中,让题目能够得出结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式,并能够在解题时,有意识的代入解题公式。教师在学生答题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步骤,对学生的解题思想进行探究。

比如,在《月、日、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设计时间的问题。在题目中,可以带入运动会的场景,通过不通长度的田径运动,让学生观察人物的移动效果,并分析时间的变化结果。在这类题目中,学生能够看到超圈、摔倒、迟到等情况,但学生需要把握住“时间*速度=路程”这一公式,就能够逐渐拆解出所需条件,并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答问题,将抽象的数字带入到图形当中,结合公式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

3.结语

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中,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在操作中得出“公式”、在生活中运用“公式”、在解题中熟悉“公式”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将公式逐渐融入到数学思维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旭.基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浅析 [J].学周刊,2019,9(26):50-51.

[2] 吴繁荣.如何在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2):64-65.

[3] 徐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J].教学方法,2018,12(26):60-61.

[4] 曲磊.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J].教法反思,2019,8(23):77-78.

[5] 晁德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J].读与写杂志,2019,2(16):157-158.

[6] 谢丽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6):164-165.

作者简介:

易超超(1989年12月—),女,汉族,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湖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任教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有关数学的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桂阳县太和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公式小学数学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