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和整理

2019-09-10 07:22常莉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30期
关键词:缝纫机导图美食

常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深度理解生活,形成独特体验。

一、发现生活背后深藏的故事

如何打破素材的简单与雷同的桎梏?妈妈的牛奶、爸爸的茶、操场边的跑道、院墙里的蜡梅、我的钢琴路、你的舞蹈梦,这是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是的,为什么学生爱写、老师不爱看呢?因为大多时候这些素材都是拾人牙慧、泛泛而谈。但除去这些,学生有没有其他富有新意的生活呢?这些富有新意的素材在哪里?在生活中。生活在哪里?在学生的潜意识中。

激发学生的深层记忆,无论这些记忆是亲身经历,还是通过第三媒介感知的,其实都是素材的活水之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如果学生对某种信息的记忆痕迹的强度很大,该信息的提取有时是自动的,毫不费力的。”而记忆痕迹的激发者就是教师,教师通过其较为丰富的阅历为学生展示富有年代气息的生活物件或生活场景,诱发学生深层记忆,帮助学生感悟生活、提炼生活。

一方墨斗、一盏鱼灯、蝴蝶牌缝纫机、造型独特的广式宫灯等等,在这些简单的物件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物和故事?一张图片、一段小视频、一次深入的探访,就能激发学生零碎而又深层的记忆,使其勾连再创造,让群体的参与达到更高的创造性写作水平。

举个例子,笔者在课堂上实物展示新式迷你缝纫机,让学生联想有关缝纫机的人或事。学生当时一下愣住了,表情上大大地写着:这有什么好写?这怎么去写?笔者紧接着问,有没有去过学校旁边东胜街“八姑”粥粉店?学生纷纷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都说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去过,转而又愁眉苦脸,那家店很小,很老,没什么好写。笔者顺势布置周末作业,要求学生再次去“八姑”粥粉店认真观察,用心采访一下老板,和店里的食客攀谈一下,甚至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时不时要去那家店吃早餐,等等。学生马上又兴高采烈起来。

“八姑”粥粉店是一家传统粥粉老店,以缝纫机机头为装饰主题,缝纫机机头琳琅满目,各个年代、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经营着顺德人传统的美食——油角、生滚粥、生煎碱粽。当学生再次走进这家传统老店,写出来的作文让人大饱眼福,《恒》《顺德人的味道与记忆》《也说传承》《老铺新传》《美食与乡愁》……题材丰富,立意深刻,真正做到了“文如泉涌,心随意动”。

富有年代气息的物件和场景,历经岁月的淘洗和几代人的记忆,总有一层文化底蕴沉淀其中,作为素材延伸了文章的纵深度。

二、 立体广角,多维催生生花的妙笔

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练习写作。不妨把生活的需要、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的心理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生活、作文、探究融合为一体。

初中生囿于学习压力等各种因素,行万里路受到限制。但互联网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很多精美的影视作品为学生发现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陈晓卿编导的“舌尖”系列美食节目,与其说是一场美食秀,毋宁说是一出精雕细琢的文字盛宴。如《风味原产地》中对于牛肉丸的一段描述:“脱胎于客家刀背的方形锤刀,便是汕头民间的创造,三斤的重量、四厘米的宽度,平滑敞亮的横截面,加以恰到好处的力道,瞬间将牛肉内部的纤维打散,完整的肌肉纤维便是肉糜细致绵绸的关键。”细腻的镜头与文学的渲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慢镜头捕捉美食,也教会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一个角度:日常美食、饮食文化亦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的一部分。如名家写美食:“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汪曾祺《豆腐》)名家手笔,见其色、嗅其味,简单的香椿拌豆腐,读来让人回甘无尽。

中学生观察生活的一个途径也可以是浓缩的生活、影像的生活、艺术的生活。镜头捕捉下的生活实际上也可以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新角度,从欣赏视频到制作剪辑视频,将动态图像转化为静态文字,一动一静中感受文字的跳跃和生命力。

因《舌尖上的中国》,让笔者在学生文章中见识到了顺德地道的双皮奶、滑脆有韧性的大良鱼生、钵仔糕、客家豆腐酿……学生的文章带来的不仅仅是广东美食,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份乡愁,一份安稳的幸福。

除了优秀的美食纪录片,各类优秀的文博类节目也是学生素材积累的源泉,如《假如国宝会说话》《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等。善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从二维的平面感受过渡到三维立体,利用光、影、声、色,去刺激、激发学生灵感,来丰富其素材库。

三、思维导图,深度挖掘本真生命的活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开启想象力和联想力,也有利于提升逻辑与批判力。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脑海中积累的熟悉素材完美呈现出来。

试以写作《顺德的俗世奇人》,介绍顺德剪纸艺术为例。作为一种古老而相对小众的民间艺术,学生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呢?以一张思维导图展示:

又以劳动为例,00后的学生是不是已经完全脱离了劳动这一社会活动呢?笔者认为不尽然。很多孩子应该见过或者参与过简单的劳动,但这样简单真实的生活,有多少学生会留心观察呢?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和现在中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真实和艺术生活的记忆,并亲身示范下水作文,启发他们真正地去体验生活,抓住当时的一景一物一情一理,创作出优秀的文章。我们来看看学生的作文标题:《小鬼当家》《爷爷的鱼篓》《青青小菜园》《劳动最光荣》《漫谈传统手工制作与智能时代》……

现在是读图时代,以图促写,用时代感强的图式语言唤醒学生的内部意识,唤起学生的构思热情,催化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内省式、体验式的写作,逐渐实现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再到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蝶變。

猜你喜欢
缝纫机导图美食
老屋·缝纫机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重庆筹建缝纫机博物馆
美食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缝纫机也玩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