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3 07:58王维维蔡小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护生总分关怀

王维维,蔡小霞

(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护理人文关怀品质是一种内在专业性情或气质特征,是通过自身认识和实践逐渐培养起来的,并通过护理人文关怀举动表现出来[1]。这种品质的培养是一种长时间的内化过程,了解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育者通过各种护理关怀实践,使护生逐步将人文关怀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工作态度,促进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本研究通过调查我院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及实践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9年10月我校一至四年级360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本科护生,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不同意配合此次调查的护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工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护生一般资料和通过文献回顾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相关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由刘于皛[2]等编制,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3,各维度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14~0.849,有较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 由研究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使用统一指导语,匿名作答。共发放3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5%。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或构成比,对护生人文关怀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为(112.08±16.65)分,得分率为77%。各维度具体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情况(n=341)

2.2 不同特征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特征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项目 选项P值年龄(岁)人数17~20 21~25 F/t值0.350.03性别0.800.98民族男女汉族-0.380.11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与同伴关系与老师关系少数民族农村城镇是否亲密-0.14 0.27 2.25 2.60 2.98 0.89 0.72 0.02 0.14 0.92对护理专业的态度4.68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不亲密亲密不亲密亲密不亲密喜欢不喜欢自身兴趣他人推荐容易找工作专业调剂其他176 165 43 298 287 54 230 111 66 275 298 43 298 43 144 197 209 132 57 32 89 118 45总分111.76±18.11 112.39±15.20 114.42±16.00 111.74±16.75 111.93±16.42 112.87±17.98 112.00±16.65 112.26±16.74 112.58±16.94 111.96±16.61 112.85±16.01 106.77±19.97 112.97±16.10 105.95±19.17 115.20±16.67 109.80±16.31 115.34±14.85 106.92±18.06 117.12±16.76 111.34±13.66 111.63±17.90 109.73±16.87 113.29±14.40 2.01 0.03 0.09

2.3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上述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2.4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

将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该量表设计者刘于皛等[3]提供的上海市5所高校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 4)。

表3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n=341)

表4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结果(±s,分)

表4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结果(±s,分)

人文关怀能力人数护生常模t值P值组别 人文关怀感知3.81±0.60 3.94±0.66 59.62 0.011人文关怀知识341 1 218 3.90±0.70 4.31±0.61 20.02 0.032 3.86±0.66 4.02±0.69 49.25 0.013人文关怀理念3.90±0.72 3.87±0.69 259 0.002总分112.08±16.65 116.86±17.02 47.9 0.013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分析

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总分和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均低于对上海市5所高校在校护生的调查结果[3]。说明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仍处于待发展阶段。分析其原因,尽管近年来学校对本科护生人文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践活动,而人文关怀品质作为一种气质特征,需要通过自身认识和实践逐渐培养。本调查中,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知识维度得分率最高,其次为人文关怀理念、能力和感知维度。这是因为人文关怀理论学习可以提高护生人文关怀知识水平,但是人文关怀理念和感知是一种内化的价值观念,受成长阶段诸多因素影响,其形成需要时间和实践,通过短期学习不易改变[4]。同时,我国人文关怀教育起步较晚,而海口医疗护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城市,导致人们对人文关怀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日益凸显,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素养完美结合的医疗服务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始重视学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强调在各个课程、各个环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这可能是本调查中人文关怀理念维度得分高于常模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我院本科护生仍需要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实践,促进人文关怀品质的全面提升。

3.2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特征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研究结果显示,20岁以上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总分高于20岁及以下护生(P<0.05)。这是因为人文关怀品质作为一种内在价值观,需要时间进行奠基[1],而年龄相对较大的护生在校接受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时间更长,而且我院本科护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临床专业课程见习和实习阶段,临床见习或实习对培养人文关怀品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与父母关系亲密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高于与父母关系不亲密的护生(P<0.05),这与张雪[8]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生得到的关爱最早来自父母及家庭,父母用关爱给予子女温暖,为子女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和环境,为其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分析发现,与老师关系是否密切也是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P<0.05)。护理教育者是护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群体,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护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开展。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与护生做好沟通,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医疗护理环境,对护生的专业发展和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起到助推作用[6]。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护理专业态度越正面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得分越高(P<0.01)。心理学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态度是导致行为的原因[7]。因此,护生对专业的认可,可以帮助其理解核心理念,践行行为要求,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关爱病人的服务意识[8]。所以,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前提是提高其对职业的认同感。

研究还显示,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理由与其人文关怀品质不相关(P>0.05)。这与张雪[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从两个研究中可以看出,只有极少部分人因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护理专业,这说明护生在选择志愿时对所学专业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因为兴趣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更加热爱专业,更加愿意帮助他人,更容易获得人文关怀能力,但是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护理教育者以及同伴为护生传播积极的专业态度,会影响其专业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对专业的接受度。因此,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中应重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鼓励护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护理专业,提高专业认同感[9-10]。

综上所述,我院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处于中等待发展阶段。学院应不断深化人文关怀理念,完善人文关怀课程设置,使其贯穿于本科护理教育全过程。同时,也应该注重营造学校人文关怀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实践,促进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提高人文关怀能力。

猜你喜欢
护生总分关怀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