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崇德 守正创新 全方位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2019-09-16 12:57廖祥忠
现代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媒大学一流人才

廖祥忠

当前,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高等新闻传播教育要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文科创新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坚持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一是找准“四个一批”发力点,优化一流本科专业布局。中国传媒大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主动应对媒体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传媒教育带来的全新挑战,立足学校发展特色和专业优势,创造性实施本科专业“四个一批”建设,即“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全面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小逻辑”。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关停并转了8个专业,注销了15个专业,升级改造了数字媒体技术等45个专业,重点建设了新闻学等24个专业,规划了大数据与智能媒体等新兴专业及方向,切实把强化专业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抓实抓好。

二是扭住“五个一”工程总抓手,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中国传媒大学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启动“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建设工程。改进招考方式,改革重“中段”、忽略“上段”的选拔弊端,推动一流生源遴选。实施名师培育工程,以精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双语课程等塑造一流师资,打造“院级—校级—市级—国家级”四级教学名师梯队。实施“名课计划”,引入智慧教学工具,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淘汰“水课”、打造一流“金课”。出台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完善一流教材建设机制。创新内设机构,在教务处下专门成立专业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科,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流毕业生。

三是聚焦“六个维度”着力点,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率先构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二用爱国情怀强基,赴延安、阿坝等地开展国情教育,创建百家“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三用人文素养修身,建设阳明书院,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升传媒教育厚度。四用国际视野拓界,建设“全媒体+国际+多语种”课程体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拓展传媒教育广度。五用特色项目托举,依托北京文化公益短视频、服务视障人士释读电影的“光明影院”等项目,强化学生使命教育。六用未来媒体创新,以建设“智能融媒体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主动应对全媒體时代新挑战。

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中国传媒大学将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力打造新闻传播“金专”“金课”,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传媒大学一流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中传原副校长蔡翔被查,曾承诺做一位“公正廉洁领导”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孙翌飞作品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