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制度在班级管理学习中的初探

2019-09-26 13:25赖舜茹
赢未来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公约班级管理

赖舜茹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清楚明白班级管理关系着班级的教学效果,而小学生普遍存在缺少自制力,容易情绪化,以及上进心不足等问题。作者在本文主要阐述基于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利用班级“公约”制度,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纠错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得的初步效果。

关键词:公约制度;班级管理;学习行为

1 问题分析

1.1 傳统班级管理对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班级管理一般以班主任主导为主,班主任的话就是圣旨,这种专制的管理方式会让科任老师或者副班主任难以开展教学,或者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除此以外,还会出现老师只能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思辨能力差的问题。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师生关系单一,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不利于科任老师开展教学。 实际,不管是班主任、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只要能借助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理论知识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很多事情都能事半功倍。作者通过个人经验总结发现只有适合当下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的班级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推动学生自我的实现,重视情感的培养.让情感与学习活动联动融合,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传统班级管理形式的不足

只有管理有序的班级,才能产生良好的班风班貌,助推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学习成绩等方面才能取得进步。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实行竞赛制度,例如对表现好的学生奖励小红花,让学生把小红花贴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可是小红花奖励不能反映德育和学习,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完成效果没有一个梯级评价,所以奖励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学生年纪小,无法把奖励的红花保存好,在统计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再者,大部分老师会使用自己的奖励贴纸,小红花不能联动所有科目的教师。只有奖励没有惩罚的方式并不能有效适应班级管理,对于一些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并不能激起他们自我纠错的行为,真正解决问题。

针对出现的问题,好的班级管理方式,应该注重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纠错反思等的能力。学生本身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比起外界逼迫改正,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同学吸收经验,促进自身变化才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以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尝试以公约的班级管理制度去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更有利于学习行为的改变。

2 实行策略

过去一年,我和学生经历了班级管理的启蒙期,适应期和成长期,孩子们从陌生、排斥到现在的无压力、零距离,他们喜欢上了学习,这样的一个无缝过渡,班级制定的“学习公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2.1“公约”从何说起

新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以公约制度开展班级管理,管理过程中考虑不同学科老师的参与,班级学生的参与,所有老师和学生是公约的参与者和践行者。规律的学习、履行;孩子们已经感受到公约制度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变化。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除了完善以上的行为以外,孩子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关键。因此,班级“学习公约”也诞生了。何为“公约”,意在哪里?学习公约其实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指路牌,指引着孩子们的学习不偏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在公约的引领下,孩子们的学习是主动和积极的。

2.2“公约”娓娓道来

班级的学习公约是为了孩子的热情和目标而制定的,因此学习公约会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既有指向性强的约定内容,还会有专门的奖励机制内容,让孩子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2.2.1 我们的约定

在指向性约定中,我设计了两个内容,借助两个学习约定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1)课前学习齐参与。内容:书声朗朗,让我们一起在阅读声中开启课堂的美妙时刻。(请学习值日小主人朗读不同学科的课本内容其中一页,并分享和教会三个或以上的词汇、知识点,又或者一句自己最喜欢句子给全班的同伴们。)这个约定内容主要是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锻炼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就是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度,让学生养成一些分享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愿意,在讲台上声音小小的,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到,不够自信,生怕自己有错误,但是公约在,孩子不能逃避,只能硬着头皮上讲台,无疑这就是一种驱动力,能让孩子重视起来。当然,作为老师,每一个孩子上台我都给予掌声和鼓励,不管孩子表达分享的质量如何我都会进行表扬,让孩子减少压力,不存在抵触的心理,同时,我及时让班级的同伴肯定每一个上台的孩子。有一次在英语课的课前分享中,当天轮到Mike做值日小主人,他的表现非常好,能绘声绘色的把自己朗读的一页完整流畅的读出来,并且在分享最喜欢的一句话“He staIted to look for some food.”的时候,像个小老师一样,先是词汇的教授再到朗读全句,有模有样的,班级孩子学得津津乐道。看着这个情景我的公约目标也就达到了,孩子的学习虽然说有着公约的驱动,但到了最后更多是孩子的自主,主动的参与和学习。

自从开展了课前分享齐参与公约内容,孩子们由原来的生涩变成了自信,热爱;在共同的合作下能进行表达,同时孩子们喜欢上不同体裁、内容和形式的分享,学习更自觉了,能力也提高了。

(2)课后学习多分享。内容:动动笔,放飞学习思维。(别让图书角的“漂流册”孤单的躺在那里,如果你阅读了哪一本书特别精彩,有意义,值得分享的,请你记录在漂流册,让你的好同伴也能知道,你的记录有可能是下一次课前齐分享的内容哦。)这个约定内容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参与到课后阅读学习中,让孩子阅读时多留意图画和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填写记录册学会总结,归纳的阅读能力。

第一学期,班级通过家委会为孩子们购置了不同类型的阅读书籍,形式多样,并在班级的一角创设了一个阅读区域,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晚上时间等自主进行阅读。但是,孩子们主动去读书角阅读的意愿不多,读书角的书籍更多是孩子利用课堂阅读课去朗读的。因此,我制定了课后阅读多分享公约内容,鼓励孩子主动走进读书角进行阅读,并且进行记录,多翻阅漂流册了解同伴最喜欢的是什么书籍?哪一本书最受欢迎。

用心栽培,花开满园。第一个学期,孩子们课余时间都积极走进读书角阅读不同的书籍,记录不同的想法,漂流册成了孩子们阅读交流的平台,有时候两个好伙伴一起阅读了一本书,一起记录,交流想法和意见,满满都是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对书籍的喜爱。

2.2.2 我们的奖励

孩子们都是7、8岁的孩子,长期注意比较短,如果老师一味的要求而忽略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因素,所有事情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公约中我约定了奖励机制,让所有的孩子在履行公约内容的同时收获到应有的奖励。

(1)奖罚分明,多元评价。通过实践研究,只有多元的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多方面的评价避免了单一的批判,鼓励学生长板更优,短板改进,综合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以外,为了鼓励孩子履行了公约的事项,我会发给孩子们每人一本公约小手册,里面会有不同公约的内容,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孩子在公约制度下能得到不同层面,不同人员所给予的专属图案、等级、标志等。反之不能履行公约内容的就要接受减少奖励图等不同的惩罚。

(2)心灵奖励更胜物质奖励。对于孩子的培养,心灵奖励比物质奖励来得有意义。班级开展的公约制度一直坚持心灵奖励,刚开始孩子们是有点不能适从,毕竟年龄小,更喜欢感官带来的冲击,在我的循循善诱下,孩子现在变得更多的是老师、同伴或者家长的肯定。例如我会根据公约手册奖励“之星…”的奖状;或者在班级分享中进行录像在群里发布表扬;又或者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课堂进行亲子学习分享等。每一个奖励我都考虑了孩子的重视程度,能让大多数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孩子是最喜欢的,让家长知道孩子的优点,孩子也是最喜欢的,因此,公约之下的奖励是驱动孩子主动积极参与到公约制度中,孩子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种必需品,但却可以成为一个带给他们无穷乐趣的媒介。唯有感觉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孩子才有动机去学习;唯有认为他们可以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刺激与发展,我们才有让孩子接触学习的理由。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公约班级管理
图书借阅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