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物分析微课内容的教学设计

2019-10-07 14:59张禄梅
新一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设计微课

张禄梅

摘 要:为使微课教学更适应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结合药物分析学科特点,选取维生素C的分析内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抓住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和习惯,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关键词:高职;微课;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将职业教育引入到了“微”式教学的时代。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可满足学生随时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目前成为微时代一种新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1]。微课内容重点突出、资源容量小、使用效率高、使用方便。《药物分析》课程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药物分析微课的内容选择上必须精益求精,必须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有效果的展示,因为要求精细,所以在课前的准备上,老师要多花心思,先选好内容,然后依据内容和教学重点制作好生动有趣的微课。

现在的高职学生很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更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必须要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一、药物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才能确定微课中的教学组织。药物分析内容包括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卫生检验、芳酸类药物的分析、胺类药物的分析、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生物碱及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其他抗菌药的分析、药物制剂分析等[3]。每一种药物的分析都是从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这几个方面来阐述。由此可以找出规律,做出整门课的微课。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维生素结构特征,以及结构与性质、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归纳推理,分析总结维生素的鉴别及测定含量方法。下面就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谈谈维生素C的分析教学设计。

二、维生素C分析微课教学组织

通过故事短片形象解释维生素缺乏症,提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课件讲解药物结构特征与相关性质的关系,建立维生素C分析方法。根据所学知识点设计试验,拓展知识面。通过具体滴定的视频操作演示滴定操作要求,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选用灵活适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恰当选择网络媒体资源,辅助效果好。选取知识点维生素C的分析,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媒体演示(滴定操作、半滴加入),实例分析(碘量法),任务教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小实验,拓展发展),形成自主学习。

(一)看视频,学知识

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通过网络视频,引出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形象生动的说明缺乏维生素的症状及需注重饮食方面常识。微视频的作用就在于能吸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影响到学习者。因此一段好的视频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生动的、令人兴奋的、有教育意义的、具有创造性的、可引人思考的、可理解的[4]。

(二)讲故事,找原因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关于维生素C的小故事: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途中,船员中十几人得了“海上凶神”这种疾病,但是在荒岛上他们却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从而发现了维生素C的存在,同时为人类治愈“坏血病”找到了方法。利用维生素C的故事,找出坏血病的原因。

(三)展思路,助学习

1.分析物质结构

药物的结构决定药物的理化性质,而药物的理化性质是药品的分析依据,根据药物的性质可以选择具体的分析方法。抓住结构——性质——分析方法这一主线,有助于学生学习。分析维生素C分子结构:含有多个羟基,易溶于水;具有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pK1=4.17),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极弱(pK1=11.75),故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钠盐。

2.根据物质结构分析物质性质

维生素C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通过分析维生素C结构,知道维生素C具有水溶性、酸性和还原性。

3.根据性质选择测定方法

维生素C具有水溶性、酸性和还原性,其中还原性是维生素C的主要理化性质,也是维生素C鉴别的主要依据。

(四)依性质,选方法

维生素C的定性分析是选用方法有加入硝酸银生成银单质,或加入二氯靛粉溶液玫瑰红色褪去,还可以选用红外光谱测结构。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利用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在测定维生素C制剂时,为消除辅料的干扰,滴定前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定片剂时,片剂溶解后应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测定注射液前应加丙酮,以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干扰。

(五)重操作,演操作

利用录制滴定操作视频或从媒体上找合适的是视频演示实验操作,要求规范操作。通过视频演示具体操作过程,分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为学生独立测定维生素C含量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中强调半滴加入操作的重要性。

(六)拓知识,多思考

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选用几种物质(药品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碘水、淀粉溶液、氯化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维生素C泡腾片),依据是否褪色鉴别是否存在维生素C。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了泡腾片溶液或者在泡腾片溶液中滴加了酸性锰酸钾溶液,都看到了酸性高锰酸钾的紫红色褪去,因此得出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结论。

2.碘水、淀粉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把泡腾片溶液滴入蓝色溶液中,也发现了蓝色褪去,又一次验证了维生素C的还原性。

3.泡腾片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的混合物中,观察到了溶液的血红色褪去。

药物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只有掌握理论知识和注重实验技能才能学好药物分析[5]。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时,为什么要在稀醋酸介质中进行测定?并要用新煮沸过冷却后的水?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如何排除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影响?其原理是什么?在微课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维生素C的分析方法,掌握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通过一个单独的维生素C的分析,总结出药物分析学习的规律。

为了提高微课使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微课制作内容需要精心选择。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选择相关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系列,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需求。微课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景、资源、活动的设计,要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平欲晖.《药物分析》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探索[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10):145-147.

[2] 刘小晶, 张剑平, 杜卫锋.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1):82-89.

[3]劉洋,邹春阳.药物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08.01.

[4] 郑秋燕. 浅谈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J]. 海峡科学, 2015(4):89-90.

[5] 蒋晗, 张爽爽, 胡华军. 浅谈药物分析的学习方法[J]. 科教文汇, 2011(18):141-141.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教学设计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