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的史观流变

2019-10-07 14:59高愉茵
新一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白鹿史观陈忠实

高愉茵

摘 要:陈忠实的《白鹿原》立足于社会历史视角,不仅描述自民国成立前后开始的政治历史,还传达出新旧伦理道德交替冲突间的文化历史。历史成为白鹿两家家族记忆的背景,与正史相对,通过文史推演,地域环境,作者立场三方的相互作用,试论《白鹿原》前后史观的流变历程。

关键词:《白鹿原》文史推演;地域环境;作者立场;史观流变

一、主客观的文史推演

先后经历“反正”的改朝换代、白腿乌鸦兵围城,农民运动,国共分裂,年馑和饥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国家大事件,《白鹿原》以宏观叙事的历史大背景为前提,主要细致描写了一个宗族两代的故事的兴衰成败。

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者尽量做到客观历史和主观文学的融合。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历史真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可以从他细致地刻画农民运动和国共两党的历史看出。

在写黑娃于白鹿原上搅起的“风搅雪”时,鲜明地写出了农民运动的冲动、盲目、不理智的特质。如为在原上站住立场的黑娃一派在惩处三官庙欺凌弱小的老骚棒和尚的时候,本应按照议程宣读处罚结果继而驱逐老和尚出白鹿原,把田地分给农民,但应民声难平,一激动就直接把他铡了;大年初一砸坏供奉祖宗的祠堂等。作者就以真实的态度,纪实的手法写出了农民运动中的不理性行为。

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上,作者通过白灵被污蔑活埋,反映出产党初期左倾的现象,对此,陈忠实本人都说:“我小说中白灵被误杀是真实可信的。连刘志丹都曾经被囚禁起来,何况一个小的战士。”;通过鹿兆海所在的十七师与日本军作战处在水深火热之时蒋委员长安排十七师撤回渭北与红军交战,以致后来兆海光荣牺牲的情节,直接反映出国民党在抗日民族危机前仍计量着“攘外必先安内”的不理智政策。学者何启治曾说:“《白鹿原》的魅力首先来源于它扑面而来的、令人震惊的真实感。《白鹿原》所体现的,以比较实事求是的革命观和历史观来关照人生和历史,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白鹿原》亦存在诗化,将历史夸张化的现象,如发生在年馑和瘟疫时的田小娥上身鹿三的情节。

《白鹿原》的书写,正是处在传统史观过渡到新历史主义的阶段。从其情节化历史的方面看,《白鹿原》的史观主要还是以实事求是的传统史观为主,对动荡、坎坷的历史以理性、冷静的视角进行关照。继而进一步又带着一种强调个人主义的新历史倾向,在客观历史和主观文学之间,《白鹿原》正好处在过渡阶段。

二、地域文化的历史变迁

《白鹿原》通篇围绕白鹿原展开,“白鹿原是一片地域,黄土高原上一块聚族而居的坡塬,散落着几个村庄。...形成一个大宗族,一个典型的基层文化单元,一个血缘共同体组成的初级社会群体,。”“它具有初级性和稳定性,外延可以很方便地伸向广大社会,内涵可以是广大社会的缩影”白鹿原这个基层文化单位,不仅外延观照着整个中国社会彼时乡村的历史面貌,秉承着正如陈忠实所说“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信念;还内涵着一个宗族社会随着历史潮流几经流变的曲折。以小见大,以白鹿村折射出千萬乡村,进而折射出整个历史社会。

随着政治经济发展而被一直更新的白鹿原,不仅以小见大地折射着作者的社会历史观;还通过人物命运的走向而更新着作者对白鹿原的历史态度。如同故事的最终,每个角色都走向悲伤。白嘉轩最后得了“气血蒙目”症,拖着伤残的身体活在日渐年老的孤寂中;号称“白鹿”的白鹿第一贤朱先生死了;鹿子霖在疯疯癫癫中冻死了;黑娃遭诬陷死了;白灵、鹿兆海也死了;鹿兆鹏直到结局还未知下落;白孝文人性扭曲了……所有的人都走向终结,哀伤悼念,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三、儒家大宗的史观流变

学者雷达曾说《白鹿原》“就是正面观照中华文化精神和这种文化培养的人格,进而探究民族的文化命运和历史命运。……《白鹿原》的作者,对于浸透了文化精神的人格,极为痴迷,极为关注。”作者对儒家仁义的执着,从白鹿祠堂里的“白鹿仁义村”之石头即可看出。但作者针对儒家文化的史观亦曾经历着遵守—反叛—回归的转折。

如一开始常怀仁义之心的宗族族长白嘉轩对祠堂维修,在祠堂门口修建“白鹿仁义村”的大巨石;朱先生秘传两纸条让白嘉轩和鹿子霖勿为一夸小田地而伤兄弟和气等即可看出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和承认。

到田小娥形象的深刻塑造,作者对儒家文化提出质疑,“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抗争者、叛逆者的人物……我随之想到我在民间听到的不少泼妇淫女的故事和笑话,虽然上不了县志,却以民间传播的形式跟县志上列排的榜样对抗着。”为了反抗县志看重忠洁烈妇这一行为,作者试图以田小娥的身份对儒家文化发起挑战和反叛之情。

但反叛之后,终究回归。随着田小娥被鹿三以“在祖宗面前抬不起头”为由杀害,宗庙祠堂重新修建,祖宗再次被供奉,白鹿原历经变动,祭祀仪式一如既往隆重而谨慎地举行。

从坚守到反叛再到回归,对儒家文化的态度,就是作者对于历史文化大宗传承和发展的观点流变。

四、总结

《白鹿原》的史观流变在主客观文史间,既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宏大叙事的历史观点,也注重相对诗意化的情绪表达;在地域变迁中既渲染氛围亦烘托历史;个人立场上对儒家文化由遵守到反叛到回归。史观流转间,经典永恒。

参考文献:

[1]姜妍,黄盼盼.陈忠实谈《白鹿原》:“活埋白灵”情节曾被误读.新京报.2013.

[2]何启治. 我读《白鹿原》[J]. 书城, 1996(01):44-45.

[3]雷达. 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 文学评论, 1993(6):46-46.

[4]薛迪之. 评《白鹿原》的可读性[J]. 小说评论, 1993(4):14-19.

[5]陈忠实:《白鹿原》是我的生命[J]. 《中华读书报》, 2012(9):16.

猜你喜欢
白鹿史观陈忠实
草根模特白鹿:文艺小鹿也招摇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参考资料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Winter is Fun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
白鹿态度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