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康复联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障碍的临床效果

2019-10-10 08:20焦晓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针脑瘫功能障碍

焦晓波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康复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小儿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与宫内感染、缺氧、早产、黄疸等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姿势、运动功能障碍及发育缓慢,并合并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癫痫等[1]。目前脑瘫在临床并不能根治,但可通过科学康复来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症状,提高发育进程。语言功能障碍是小儿脑瘫最为典型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多通过语言康复训练来促进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逐渐发育正常,随着临床研究深入,针灸治疗已逐渐应用于脑瘫患儿[2]。本文采用语言康复联合针灸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因脑瘫发生语言功能障碍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1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有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2~6岁,平均(4.20±0.11)岁;脑瘫类型:痉挛型15例,手足徐动症型18例,混合型22例;语言障碍类型:构音障碍17例,语言发育迟缓22例,混合型16例。实验组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2~7岁,平均(4.27±0.26)岁;脑瘫类型:痉挛型14例,手足徐动症型19例,混合型23例;语言障碍类型:构音障碍18例,语言发育迟缓23例,混合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人体发育学检查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小儿脑瘫诊断标准[3],并伴有语言障碍,年龄为1~7岁,非进行性脑损伤,Gesell智力检查在25分以上,监护人已在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颅脑外伤;针刺禁忌症;感觉障碍等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口腔刺激训练:对患儿口腔外部的唇周肌作环形按摩,并牵拉上下嘴唇,手渗入口腔内部对左右脸颊按摩,并牵拉舌体3~5次,对下颌骨作下拉上举,使唇部闭合完整;采用电动牙刷以旋转的方式对口腔内部进行刺激,在一瓶中加柠檬片及冰块,采用铁勺搅拌,并立即将铁勺放入口腔内刺激;面对镜子,让患儿做张口、嘟嘴、伸舌等动作;根据流食-糊状-固体等食物予以进食训练。②语言表达训练:采用动物、食物模型及图片等进行训练,引导患儿发出a、i、y等单音节,当患儿连续发出音节及张口叫时引导患儿说出日常词语如“妈妈”、“爸爸”等词。③语言复述训练:当患儿会说出简单词语时,训练患儿说日常简短的句子,采用口述由患者复述的方式,让患儿注意医务人员的口型,纠正患儿错误口型及发音。对照组连续训练3个月。

实验组增加针灸治疗,取穴:脑三针(脑户1针、脑户向左右旁开1.5寸2针)、颞三针(耳尖上2寸1针、左右旁1寸2针)、智三针(神庭穴1针、向左右旁开3寸2针)、舌三针(上廉泉,左右廉泉)、四神针(百会旁1.5寸4针),若患儿伴有流涎症状则取颊车穴、地仓穴。针刺:对局部皮肤酒精消毒,采用针灸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0.16 mm×25 mm),平刺入帽状腱膜下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舌三针直刺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30min,5次/周,连续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利用婴幼儿盖泽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价患儿的发育情况,共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行为、言语行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社交行为五个方面,得分越低说明发育状况越不理想[4]。

采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CRRC版S-S法)评价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理解及表达发育水平,分数越低说明患儿语言发育水平越低。

1.5 判定标准

显效:语言发育理解、表达能力提高两个阶段,且发音水平稍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有效:语言发育理解及表达能力提高一个阶段,发音较同龄儿童差,但有所改善;无效:语言发育水平无改善现象。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育状况

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Gesell发育量表各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a表示两组组内对比P<0.05;b表示两组组间对比P<0.05。下同

2.2 语言发育情况

两组治疗前的语言表达及理解发育情况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语言表达及理解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语言发育情况比较(分,

2.3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注:a表示两组组间对比P<0.05。

3 讨论

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月内因各种原因出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障碍,对患儿的智力、生长发育、行为、姿势等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患儿生长发育严重低于同龄儿童[5],且多数脑瘫患儿患有语言功能障碍,但患儿语言理解能力并未丧失,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作用如卡片、复述等方式完全可激发患儿的语言功能。目前临床并未有药物或手术方式来治疗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多采用语言康复来重建患儿的语言功能。有研究指出[6],脑瘫合并语言功能障碍患儿通过科学语言功能康复可有效提高语言理解、表达等功能,但较同龄正常儿童的语言功能低。语言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外界方式对患儿感官功能刺激,运用语言符号增加语言刺激,进而促进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本次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口腔功能刺激,如采用口腔周围肌力放松训练、口腔内部酸刺激冷刺激等,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感知觉,通过张口训练及表达训练有利于患儿强化口部的控制作用,使发音器官功能完善,进而提高患儿的语言功能发育。本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表明语言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中医将脑瘫归为“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后天失养或先天不足致使脑伤,因此病位在脑,而脑属于“元神之府”,脑伤则精神、思维、语言伤,治疗原则应以安神、醒脑为主[7]。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针灸主要取穴于头针,头针治疗是一种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头穴的作用可激活大脑皮层的电信号,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在本研究中脑三针属于督脉穴位,督脉与脑中相连,十二经气皆从此输注于脑络,因此针刺脑三针沟通全身气血上注于脑部,起到养神效果;颞三针为两侧颞部,皆属于太阳、少阳经穴,有利于疏通头侧部的精气;智三针与“脑神”相关,针刺可益智安神的效果;四神针中的百会穴是百脉交汇之穴,刺之能治神健脑;舌三针位于下颌处,对发音障碍、吐字不清、流涎等效果良好。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头部区域有利于增加脑部的血流灌注,提高侧枝循环能力,保护脑细胞,促进脑部运动、发育、语言等区域功能的兴奋及功能改善,进而提高发育能力[8]。本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Gesell发育量表各行为评分、语言表达及理解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充分显示针灸在脑瘫合并语言功能障碍患儿中的优势。

猜你喜欢
三针脑瘫功能障碍
基于Visual Basic开发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程序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针灸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