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探讨

2019-10-16 07:46杨正杰朱国兴杨晓曾柯
颈腰痛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中度分型

杨正杰,朱国兴,杨晓,曾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江苏 南京 214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及外力导致的损伤、自身骨质疏松、炎症和免疫、家族遗传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均会导致其发生[1]。此类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较多,本研究探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确诊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年龄33~62岁,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②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③经腰椎X线平片、CT、磁共振(MRI)等检查明确;④近1个月内无免疫增强或抑制剂、拮抗类及消炎镇痛、过敏递质阻释等药物服用史。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及孕产期女性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分为轻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n=45)、中度疼痛组(4~6分,n=41)、重度疼痛组(7~10分,n=24)。轻度疼痛组中,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15±15.42)岁,平均病程(24.36±8.18)个月;病例分型:膨出型17例,突出型10例,脱出型10例,游离型8例。中度疼痛组中,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64±15.71)岁,平均病程(24.83±8.20)个月;病例分型:膨出型17例,突出型9例,脱出型8例,游离型7例。重度疼痛组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48.11±16.03)岁,平均病程(25.22±8.15)个月;病例分型:膨出型10例,突出型6例,脱出型5例,游离型3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80±15.63)岁。所有受检对象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检人员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其中观察组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对照组患者于体检日清晨7~8时采集,所有血标本均经高速离心处理后提取上层血清-20℃低温保存待用。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包括丙二醇(MDA)、血栓素(TX)、前列腺素E(PGE)、降钙素(CA)、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等,试剂盒由上海江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用仪器为SN-6100型全自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所有检测结果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操作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观察组患者的MDA、TX、PGE、CA、TNF、SOD、IL-6、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2.2 不同疼痛分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中、重度疼痛组患者的MDA、TX、PGE、CA、TNF、SOD、IL-6、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疼痛组,且重度疼痛组患者上述各指标亦明显高于中度疼痛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轻度疼痛组比较,▲P均<0.05,与中度疼痛组比较,★P均<0.05

2.3 血清细胞因子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中的MDA、TX、PGE、CA、TNF、SOD、IL-6、ET表达与其疼痛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与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传统观点多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腰腿疼痛是由于椎间盘结构异常导致髓核压迫脊神经根而导致[2],但相关研究认为[3],由于神经根纤维受到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后导致其髓鞘脱落,从而提高了神经根对痛觉的敏感度。本研究表1结果也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而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证实[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DA、TX、PGE、CA、TNF、SOD、IL-6、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呈现程度不一的升高。

本研究表2中提示,随着患者疼痛程度级别的升高,上述血清因子水平的表达也呈现明显上升,不仅证实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与患者疼痛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且也反映出,血清细胞因子的升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6],为临床提供了相关参考依据。本研究所选择的血清细胞因子,均是机体在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过程中所出现的重要标志性因子[7],其水平升高则意味着机体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受到加强,则神经根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强,表3结果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导致神经根的疼痛敏感度增加,疼痛度也随之升高[8-9]。但目前,临床相关研究仍有出入,谭克平等[10]对观察组患者利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细胞因子、MDA及血浆血栓素β2水平明显降低,而SOD却显著升高。魏远福[11]的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水平较正常健康组显著升高,在不同分型中的分布水平按照由高向低的顺序为游离型、破裂型和突起型。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与其疼痛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密切关注该类指标的变化,从而为相关治疗方案的设定和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中度分型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小米手表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