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肌筋膜激痛点与常规针灸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对比

2019-10-16 07:46徐亚平刘岳勇林立波
颈腰痛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痛点筋膜腰部

徐亚平,刘岳勇,林立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骨科脊柱病区,江西南昌 330000)

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引起腰痛的常见疾病,患者因肌筋膜的局部损伤而引起肌肉粘连、挛缩,进而出现疼痛。肌筋膜激痛点在电生理学及细胞分子水平领域已得到证实,临床认为肌筋膜激痛点的刺激活化是引起MPS的重要原因[1]。在理论上,将肌筋膜激痛点理论与针刺镇痛相结合能够获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国内相关分组试验报道较少。因此,本文研究围刺肌筋膜激痛点与常规针灸治疗腰部MPS的短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部MPS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MPS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气海俞、肾俞、夹脊穴等常规针灸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44.96±5.03)岁,病程(4.36±0.90)个月,痛点平均为(4.02±0.62)个。观察组采用围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45.09±4.98)岁;病程(4.32±0.87)个月;痛点平均为(3.97±0.64)个。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针刺方法

治疗前明确疼痛位置,取对应椎体气海俞、委中、夹脊穴、肾俞、关元俞、大肠俞以及昆仑穴等。治疗前采用75%酒精棉球对进针点进行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寸毫针(华佗牌),直刺进针0.5~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连接XYD-IV电针治疗仪(上海寰熙),疏密波留针30 min,询问患者身体感受,若严重不适则停止治疗,每两日治疗1次,女性避开经期,连续治疗20 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围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确定腰部肌肉压痛点:(1)压痛点能够触及收缩性结节或紧张带;(2)每个围刺肌筋膜激痛点伴随特征性牵涉痛,深压可诱发牵涉痛;(3)针刺及快速触压痛点出现局部抽搐。操作:选用30号1.5寸毫针(华佗牌),根据痛点部位以及肥胖情况进针0.5~1.0寸。术者左手食指、拇指固定围刺肌筋膜激痛点,右手持针,刺入痛点及边缘皮区,针尖与皮肤呈15~45°,痛点边缘皮区两针间距离0.5~3.0 cm,痛点直径3.0 cm内在痛点中心进针及沿痛点边缘以周围神经、局部肌肉走向进2针,痛点直径3.0~5.0 cm边缘皮区刺6~8针,痛点直径>5.0 cm边缘皮区刺10~16针。针刺得气后,连接XYD-IV电针治疗仪,疏密波留针30 min,询问患者身体感受,若严重不适则停止治疗,每2 d治疗1次,女性避开经期,连续治疗20 d,10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SF-MPQ量表[3]:治疗前后评定,包括PPI评分(6分)、PRI指数(10分)、VAS评分(10分)三个方面,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RMDQ评分[4]:包括腰背痛因素引起行走、站立、工作、弯腰等24项常见心理或功能障碍,共计24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综合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痊愈:无腰背疼痛症状、活动性肌筋膜激痛点消失,腰部肌肉无压痛;显效:症状显著减轻,痛点消失,有轻度按压痛;有效:疼痛减轻,仍有活动性肌筋膜激痛点,压痛减轻,以上为治疗总有效人数;无效:不及以上标准甚至加重者。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SF-MPQ量表PRI指数、VAS评分、PPI评分以及RM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RI指数、VAS评分、PPI评分以及RMD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中,痊愈9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MPQ量表、RMDQ评分比较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将MPS归于“筋痹”、“痹证”范畴,中医理论中“筋”与可看做现代解剖学理论中韧带、肌肉、肌腱以及筋膜等组织。现代解剖学理论已经从电生理学及细胞分子水平领域证实了MPS肌筋膜激痛点的存在,Aktürk等[6]认为肌筋膜激痛点属于病理组织结构上的复合体,分布于人体肌肉肌束上,其由紧张带、中央触发点以及附着触发点构成,当这些触发点受劳损、湿热等被活化,造成肌纤维出现持续性收缩,而肌节的持续性收缩会造成骨骼肌内发生病理生理变化,由触发点活化造成的肌肉疼痛被称为“MPS”。学术界对MPS主张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为辅,针灸、激光照射等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7]。

本文针灸治疗根据疼痛位置以及《景岳全书》中“气至病所”,“以痛为腧”的观点,选取对应椎体气海俞、委中、肾俞、关元俞、昆仑穴、大肠俞以及夹脊穴[8]。现代药理学证实,对人体腧穴的针刺能产生对脑、脊髓的刺激作用,促进神经递质成分变化,促进大量K+、Ca2+、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升高β-内啡肽水平,通过抑制 P 物质释放而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发挥局部镇痛效应[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F-MPQ量表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针灸治疗改善腰部MPS短期疼痛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关于一个或多个肌筋膜激痛点活化引起MPS的病理机制已得到证实,既往对于如何将针刺镇痛与肌筋膜激痛点的解剖学理论相结合问题,已成为中医针灸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陈增等[10]对肌筋膜激痛点中心的针灸联合治疗腰背部MPS,获得了较单纯针灸治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关于以痛点中心及边缘皮区的围刺治疗报道还较为缺乏。笔者认为,肌筋膜激痛点的围刺治疗有以下机制:(1)能够对腰部肌肉触发点以及异常的运动神经终板区产生物理破坏作用,病变部位张力带受到破坏,较常规穴位针灸突出其直达病所的优势;(2)使触发点受到针刺及电流强烈刺激,进而出现脊髓等神经中枢的强烈反射,改变脊髓及大脑中枢的感觉支配区,使病变部位痉挛肌肉松解及放松,从而达到改善腰部MPS患者疼痛及功能受限的治疗作用;(3)电针刺激促进痛点血液、淋巴循环,增加血流供应,消除或抑制腰部局部炎性物质渗出,改善局部营养供养及新陈代谢。

本研究证实,围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腰部MPS不仅能获得常规针灸治疗一致的镇痛效果,甚至短期疗效更具优势。但不足之处在于未进行远期随访,未对容易复发的MPS疗效持久性进行比较,待后期延长随访再做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痛点筋膜腰部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