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

2019-10-16 04:38韦运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韦运萍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并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应用情境问题模式,实现差等生与优等生之间能力的互补,并采用有效的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实际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小学处于学习的初始时期,在此阶段的学生各项能力处于正在发展中,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此时能结合正确的教学措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然是明智的。因此,随着新课改的落实与发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1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教师应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模式进行教学时,应结合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明确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力。教师通过问题情境设置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采用设置问题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设计围绕问题情境的数学内容,深入带领学生研究数学内涵,并呼吁学生自主找到正确的数学答案,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具有针对性,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如果设计难度过大的题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反而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生情况选择数学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明确数学材料的学习重点,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分工,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思路。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明显的探究欲望,教师结合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展开情境教学,注重增加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进而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数学科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设计的问题导入到另一个知识点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知识。

2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1问题情境与生活结合

在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合理的传授数学知识点。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将生活中必备的知识点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相联系,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并为学生提供了解与认识生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数学内容,为学生参与问题课堂创建桥梁,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其中针对学生对数学问题缺乏思维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进而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开启智慧的之门,抵达成功之路。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加深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有哪些?并随机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生活中的三角形比比皆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教学模具三角板为大家讲解三角形的面积算法的具体内容,或者以红领巾的形状为例,为学生讲解应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在之后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公式、概念,解决学生的困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2.2问题情境与实践结合

教师应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注重与实际结合,教师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形成新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教师设置数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并注重为学生创建实践课堂,提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讲解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其次,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讲解的数学知识进行升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数学情境问题,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引入不规则四边形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将课堂时间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要求学生将教师准备的卡纸进行裁剪,剪出不规则的四边形,在之后并逐渐的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利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认识与了解,推导出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规律,利用课堂动手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并提升学生思考与动手的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问题情境与评价结合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难在试卷上表现。但是,教师可以具体的为学生设计评价机制,将问题情境与评价内容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内容,过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扩展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参与问题情境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师可以设计数学评价表,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将学生的过程评价在质量评价表中,有效地推动学生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學习《秒、分、小时》时,教师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案例的形式为学生导入数学知识点,将秒描述为小狗、将分钟设置为小猫、将小时看成小鸡,一只小鸡等于60只小猫、一只小猫等于60只小狗,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则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学习基础,同时也不断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楠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情境应用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2] 房燕.试论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107+121.

[3] 张依玫.“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