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管理对ICU 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10-17 06:45王磊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医师导管常规

王磊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ICU 指的是重症监护室,是负责抢救急危重症者最为重要的场所,同时也是临床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1]。ICU 患者发展快、病情凶险,故而护理压力也比较大,护理人员在较大的压力下开展护理操作,护理安全、护理效率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针对ICU 患者而言,护理操作安全是关键,护理期间应该规避其他原因所致的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治疗,早日康复出院[2]。护理标识管理办法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特点,主要通过图案、文字等形式进行安全标识,旨在降低风险,提高ICU 护理质量,保障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收治的观察对象为200 例ICU 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7 年01 月至2018 年12 月,根据收治的时间段进行分组对照,即2017 年01 月至12月本院ICU 收治的住院患者100 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其中男51 例,女49 例;年龄10-77 岁,平均(45.4±16.3)岁。2018 年01 月至12 月本院ICU收治的住院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3 例,女47 例;年龄10-79 岁,平均(45.6±15.8)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在日常护理期间,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研究组则进行护理标识管理,具体为:

(1)设计护理标识。根据ICU 特点,将护理标识设计需求上报给护理部,然后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调研,围绕病区管理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合理性,涉及统一的护理标识,以图画、文字组成标识内容,确保设计美观、规范、统一。

(2)应用护理标识。护理标识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贯彻落实,必须以患者安全为前提,明确标识意义,进而规范应用。ICU 护士长每天在患者床旁与护士进行交接班,检查标识应用情况,并确保标识应用准确,贯彻落实护理措施。除此之外,通过定期会议,共同寻找标识应用期间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确保标识应用合理、规范,以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3)标识类型。①身份标识。患者入住ICU 后,及时予以相应的身份标识,然后由2 名护理人员认真仔细核对,在护理标识中录入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然后佩戴在患者手腕上,进行治疗与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事先核对信息,无误之后才可实施,若患者意识清楚,必须进行有声核对,若患者交流或意识障碍,现场需要2 名护理人员核对。②区域标识。划分ICU 区域,包括护士站、换药室、病房,用文字每个区域予以明确标识,构建环境标志,比如床单元分类、病区手卫生、隔离保护等,换药室区域需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贴上对应的标识,处置室需分类处理医疗垃圾,加强防控医院感染。③引流管标识。为区分各类管路,需予以颜色标识,比如红色标识高危导管,黄色标识中危导管,蓝色标识低危导管。便于护理人员评估,导管置入时间、作用等信息需同步录入到标识中,便于维护、更新导管,这对特殊的导管,交接时需要双方在现场更换、更新标识。④特殊药物标识。储备药物必须采用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并录入药物名称、种类等资料。药物应用方面,某些患者有可能会同时泵入多种药物,为避免用药出错,需在注射器上粘贴带有药物资料的标识卡,表明药物名字、注入速度、目的、时间等。可用不同颜色标识不同种类的药物,便于医护人员区分。⑤床头标识。由于病情不一样,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故而以患者病情需要,在患者床头设置标识,涉及患者过敏史、护理级别、药物治疗、安全警示等。在进行护理操作前,要求会人员核对床头卡信息。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4)质量控制。根据护理标识管理,制定相对应的质控体系,将护理标识与绩效考评挂钩,进一步体现出护理标识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贯彻落实护理标识,由护理部不定期或定期检查,持续优化护理标识管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不良事件包括用药出错、识别出错、压疮、意外跌倒、导管风险等。②通过百分制问卷调查形式,统计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护理标识管理的满意度,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P<0.05 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医师、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医师、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医师、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分)

小组 患者满意度 医师满意度 护理人员满意度研究组 96.7±4.8 95.8±4.4 96.6±5.7常规组 85.6±4.9 83.4±5.1 84.4±5.5 t 16.182 18.409 15.402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护理标识应用后,能够在各个工作场景中以及环境中发挥警示、提醒作用,加深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而且标识传达的信息准确、全面,有利于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以免发生护理差错[3]。标识应用后,有利于医护人员区别导管、药物,使临床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更加条理清楚,以免发生差错[4]。此次对照发现,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常规组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护理标识管理效果确切,有利于ICU 护理质量提高。

既往护理期间容易发生差错,是因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欠佳、疏忽大意所致,另外,制度的空白、缺失也是导致ICU 护理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护理标识的应用,充分考虑到了ICU 科室环境、工作特点,将标识融入到各个护理环节中,方便护理人员参考、借鉴,从侧面约束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规避护理不良事件,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5-6]。标识的应用,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医师工作负担。本文观察发现,研究组医师、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总而言之,在ICU 住院患者护理中,护理标识管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大范围普及。

猜你喜欢
医师导管常规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别受限于常规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