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情绪及免疫因子的价值体会

2019-10-17 06:45刘凤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组间

刘凤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组以多系统损害症状为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本文选择10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06 例,均随机抽取自2017年7 月至2018 年7 月在我院接受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患者[1]。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数均为53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6 例;年龄21-67 岁,平均(34.35±5.32)岁,病程为2-14 年,平均(5.35±2.14)年。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4 例;年龄20-65 岁,平均(35.31±5.25)岁,病程为1-16 年,平均(5.42±2.06)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数据经检验不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

1.2 方法

观察组53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期间,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情志护理。皮疹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不仅对患者的皮肤和外貌造成影响,还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及恐惧的情绪,从而产生应激反应,陷入恶性循环。对此护士需及时予以患者心理疏导,通过解释、安慰、鼓励等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同时,护士需嘱咐患者家属予以患者关怀和鼓励,从而稳定患者情绪,明确目标,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可以正视疾病和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治疗期间,护士需结合患者的营养状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调整患者饮食,予以患者高热量、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2],严格控制饮食中盐和钠的摄入量,禁食生冷、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可以在医生的嘱咐下予以患者服用三色化斑汤,起到滋阴活血的作用。53 例对照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期间,根据常规护理要求及医生嘱咐,实施基础性的临床护理。

表2 组间患者免疫因子比较

表2 组间患者免疫因子比较

观察指标 时间 观察组(n=53) 对照组(n=53) t P IL-10(ng/L) 护理前 77.43±8.43 77.64±8.32 0.1291 >0.05护理后 31.25±4.65 45.32±5.14 14.7782 <0.05 IL-12(ng/L) 护理前 43.62±5.44 44.21±5.21 0.5702 >0.05护理后 78.21±7.52 65.36±7.42 8.8551 <0.05补位C3(g/L) 护理前 0.31±0.06 0.30±0.05 0.9321 >0.05护理后 0.96±0.07 0.72±0.04 21.6717 <0.05补位C4(g/L) 护理前 0.05±0.03 0.05±0.02 0.0000 >0.05护理后 0.38±0.06 0.23±0.05 13.9818 <0.05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涉及的实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PS 21.0 当中,组间计量资料(心理情绪、免疫因子)的差异性及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予以t 值和卡方检验,当P<0.05 时表示同一指标差异显著[3-4]。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心理情绪比较

护理前,组间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数据由表1 可知。

表1 组间患者心理情绪比较

2.2 组间患者免疫因子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各项免疫因子比较,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数据见表2。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常见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肾脏造成严重损害[5-7],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有报道指出:中医护理以整体护理为核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评估疾病的病机和病因,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辨证护理服务,对指导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更低,表明中医护理可更好的稳定病情,减轻疾病损害,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表明中医护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更加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身心需求,既可以改善免疫指标,还可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8]。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