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资源分布现状及主要氯产品发展趋势

2019-10-18 06:00郑结斌
中国氯碱 2019年9期
关键词:氯化物氯碱氯气

郑结斌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天津300192)

1 中国氯资源供应现状

中国是氯气生产及消费大国,2018 年氯气供应量超过3 000 万t,占世界氯气供应总量的40%以上。

近年来,以氧化铝为代表的烧碱下游行业快速增长,但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耗氯产品增长相对较为平缓,“碱短氯长”成为近一段时间内行业常态,“以碱补氯”成为企业选择。在当前行业“碱氯失衡”情况下,加强氯产品的用氯方式研究,形成氯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应用效率,实现“碱氯平衡”,将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07-2018 年氯资源供应及开工率走势图见图1。

图1 2007-2018 年氯资源供应及开工率走势图

由于碱氯互为关联产品,氯气的产能分布与烧碱相同,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华北地区氯气产能规模最大,西北、华东地区分别居于全国的第二、三位。其中,山东省为产量大省,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氯气各区域产能分布占比图见图2。

图2 中国氯气各区域产能占比

2 中国氯资源需求分布

目前, 中国氯碱企业主要生产200 余种氯产品,除占比最大的PVC 外,还形成了漂白消毒剂、环氧化合物、甲烷氯化物、高分子氯化聚合物、光气/异氰酸酯、氯代芳烃、氯乙烯等20 多个系列200 余种产品。加之其衍生产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衍生产品及下游深加工产品,总品种约1 300 种。

作为氯资源最大的消耗产品,PVC 占据了国内氯资源下游40%的比例。PVC 产品的产能规模及开工率,对国内氯资源的平衡消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但PVC 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适合中国西北地区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国内逐渐形成了以PVC 为主体,多元氯产品并行的发展格局,各地区氯资源对比分析见表1,氯气下游分布图见图3。

图3 中国氯气下游分布图

表1 各地区氯资源对比分析

2.1 耗氯量最大的氯产品—聚氯乙烯

特种PVC 和专用PVC 产品品种多,消费领域广泛,其概念也比较笼统,没有比较严格的界限。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聚氯乙烯行业不断壮大,但产品高端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水平仍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较多。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仍为普通五型树脂,特种树脂在产量和品种多样化等方面的发展仍较为落后。

目前,国内特种树脂中糊状树脂占比最大,其次为消光树脂和氯醋树脂。特种树脂产能占比和牌号数量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差较多。

中国地区资源禀赋不同,造成了依托氯、碱的衍生物发展也差异巨大,PVC-烧碱的地区匹配值差异较大,西北地区是氯产品单一化的典型代表,但由于煤炭等原料低廉,其核心竞争力也十分明显。华北、华东依据地缘、技术等优势发展了种类众多的氯产品,关于氯资源高效多重利用的案例也较多,各地区耗氯占比对比分析见表2。

2.2 以氯碱企业为生产主体的配套氯产品—甲烷氯化物

近年来,氯碱企业为消耗滞销的液氯,大量投建耗氯产品,而甲烷氯化物由于耗氯量高、初期投资少、工艺相对简单、产品易存放等特点,受到氯碱企业的关注。

随着甲烷氯化物产能持续释放,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并已对价格形成影响。尽管随着行业的优化整合,国内甲烷氯化物企业已进入产业调整期,但预计后期市场仍存在压力,2010-2018 年甲烷氯化物产能、产量及开工率走势图见图4。

国内甲烷氯化物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此外,西南、华南地区也有部分产能,甲烷氯化物以氯碱企业配套为主,仅个别企业为采购液氯生产。

随着国内甲烷氯化物装置不断投产,国内市场货源供应逐步饱和,甚至部分地区供大于求的矛盾明显,部分货源出口至国外市场。近几年,行业表现销量超过200 万t/a。

2.3 多元化生产主体的氯产品—氯化石蜡

以国企、外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生产主体的耗氯产品同样占据了国内氯资源一定的消化比例。

该类型企业多表现为个体投资规模不高、产能规模不大、技术门槛较低等,且有一定地域集中性,代表产品有氯化石蜡、氯乙酸等。

中国氯化石蜡新扩的设备投产率相对较低,加上部分小型企业淘汰或转产,国内氯化石蜡总产能基本平稳。2016 年下半年起,国内烧碱市场持续大幅上涨,液氯出现滞销,作为投资金额低、无技术门槛及耗氯量高的氯化石蜡产品备受关注。 2017 年第八次缔约方大会(COP8)将SCCPs 增列到受控清单附件A,并规定部分豁免用途。

表2 各地区PVC 耗氯占比对比分析

图4 2010-2018 年甲烷氯化物产能、产量及开工率走势图

随着近两年国家对环保及安全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小作坊式氯化石蜡企业基本关停,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单个企业平均规模不断增加,国内氯化石蜡生产企业约100 家。

氯化石蜡行业无论投资所需资金方面还是生产技术工艺方面,所需门槛相对不高,国内大多生产企业仍为非氯碱企业配套模式。

2.4 近年来附加值较高的氯产品—MDI、TDI

高附加值氯产品一直是国内诸多企业的第一选择。尽管略高的技术门槛,以及较大的投资规模,对此类产品的发展速度形成了一定制约, 但以MDI、TDI 等为代表的该类产品仍在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

MDI 行业技术门槛高,且装置初期投资大,投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当前世界范围内MDI生产厂家主要有: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陶氏化学、亨斯迈、东曹株式会社、锦湖三井、三井化学等,几大厂家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85%以上。中国MDI 生产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及西南地区。企业数量较少,万华化学能掌握市场主要话语权。

近几年全球TDI 产能新旧交替,部分主流厂家停车检修,市场货源供应量不足,价格连续上涨,成为市场投资热点。但生产技术复杂,工艺装置要求高,技术上寻求突破难度大且投资较高。

中国逐步成为全球主要的TDI 生产和消费国家,化工巨头如巴斯夫、科思创等不断进入中国建厂或者投资,促使中国TDI 产能不断增长。

3 氯碱企业如何选择氯产品

(1)深入研究氯碱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战略转型予以准确的定位,以此确定氯产品的延伸方向

对自身的条件以及所处的外围环境带来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类型,以确定下游氯碱延伸产品发展方向。中国氯碱产业逐渐形成以下3 种良性集聚发展模式:a.与石化相结合的规模效益型;b.与精细化工结合的特色优势型;c.西部地区以电石法PVC 为核心的资源型(成本优势型)。

(2)以“产业”代替“产品”,打造循环经济理念的氯碱产业集群模式

以某一氯产品为切入点,逐渐往上下游拓展,形成各种氯产品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集中供热、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就将得以提升,通过发展与氯碱企业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多元产品和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发展有机氯产品必须考虑盐酸的综合利用,保证“氯”与“酸”的平衡

在拓展氯产品力度的同时,在耗酸产品方面加大研究和分析力度,适当开发一些消耗盐酸的无机产品作为配套,在解决酸平衡问题时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氯产品结构多元化,保持氯与酸的平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氯碱企业在氯产品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氯产品的技术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区域优势、资源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猜你喜欢
氯化物氯碱氯气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氯碱企业控制氯气微量水分工艺研究
氯碱生产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氯气的制备实验探究
稀土氯化物(镧、钇)在镀镍溶液中的应用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含盐废水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