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2019-10-21 07:15陈培红于雪梅戴嘉融易菊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脂蛋白胆固醇

陈培红, 金 华, 张 珊, 于雪梅, 戴嘉融, 易菊芬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上海, 20140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初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1], 是妊娠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3]。GDM是导致围生期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GDM合并巨大儿发生率高[4], 也是孕妇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除糖代谢异常外,还易合并血脂代谢紊乱[5]。本研究通过分析孕晚期GDM孕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探讨GDM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妇产科待产的101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设为GDM组,年龄20~36岁,平均(28.86±3.78)岁; 孕周(39.26±0.92)周。GDM诊断采用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标准[6]进行诊断。选择同期在本院待产的103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6.86±3.24)岁; 孕周(39.06±1.51)周。排除早产、妊娠期并发症产妇, 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待产时询问年龄、孕周、孕前体质量、身高,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分娩前体质量,计算孕期增加体质量。于产前抽取孕妇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受检者采血前均需禁食8 h。血糖采用葡萄糖激酶法测定; 采用自动生化检测仪(Beckman DXC800,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TOSOH HLC-723 G7, 日本)检测HbA1c。本研究以HbA1c为自变量,探讨其与TG、TC、HDL、LDL、FFA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孕早期行空腹血糖检查筛查糖尿病合并妊娠情况,孕24~28周口服75 g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 h血糖(1 hPG)、服糖后2 h血糖(2 hPG)静脉血浆血糖正常值分别为5.1、10.0、8.5 mmol/L, 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界值即诊断为GDM。巨大儿: 出生时体质量≥4 000 g;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由产房2名高年资助产士共同判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

GDM组分娩时年龄、孕前BMI及孕期增加体质量均大于正常妊娠组(P<0.05), 但2组分娩时孕周无显著差异(P>0.05); 2组TG、HDL-C、LDL-C和FFA无显著差异(P>0.05)。GDM组血脂TC、FBG及HbA1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比较

TC: 血清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FA: 游离脂肪酸;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HbA1c与血脂相关分析

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 GDM组HbA1c与TG、TC呈正相关,与HDL-C、LDL-C、FFA无相关性。见表2。

表2 HbA1c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TC: 血清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酯;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FA: 游离脂肪酸。

2.3 2组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比较

GDM组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巨大儿体质量高于正常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出生时Apgar 评分、5 min Apgar 评分无显著差异。见表3。

2.4 新生儿体质量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体质量与TG、HbA1c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见表4。

表3 2组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新生儿体质量与血脂血糖的关系

TG: 甘油三酯; TC: 血清总胆固醇;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FA: 游离脂肪酸; FBG: 空腹血糖;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3 讨 论

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多种激素会发生改变,造成女性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出现一系列的变化[7]。妊娠期血脂代谢活跃是为胎儿生长发育所需,母亲体内的血脂升高是一种生理性改变[8]。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孕妇在整个孕期对脂质的吸收、代谢能力加强,保证了胎儿营养供应的正常及维持母体代谢。孕期胎盘受多种激素影响,也会促进脂肪在肝脏的合成,形成生理性高血脂,使孕妇能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能量[9]。在GDM发生发展过程中,糖代谢紊乱会影响体内脂质代谢,并在生理性高血脂的基础上引起脂质代谢紊乱[10-11]。本研究中, GDM组患者TC含量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孕妇,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文献报道,提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清中TG和TC含量显著升高。

GDM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胰岛素抵抗是发病原因之一。GDM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使体内胰升糖素水平升高,非酯化的脂肪酸进入肝脏的量增多,在肝糖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甘油三酯、胆固醇增多。所以, GDM患者在糖代谢异常的同时也加重了血脂代谢的异常[12]。妊娠期的血糖浓度高低也会影响妊娠结局, 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本研究发现, GDM患者虽给予了饮食指导及血糖控制,孕晚期的HbA1c仍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且TG、TC与GDM组的HbA1c呈正相关,与相关报道[13]结果一致。GDM会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当GDM孕妇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高浓度葡萄糖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而胰岛素无法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处在高血糖所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中,促进胎儿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代谢,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故容易形成巨大儿。

本研究提示, GDM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巨大儿体质量及新生儿出生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考虑可能与例数偏少有关。本研究还显示, GDM组新生儿体质量和TG、HbA1c呈正相关,与孔令英等[14]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发现,无论是GDM还是正常怀孕的巨大儿孕妇, TG在孕早中晚期都有升高。

综上所述, GDM在糖代谢异常的同时还多伴有脂代谢异常。因此,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监测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健康。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脂蛋白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