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在拔牙矫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0-21 07:15蒋小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生理性前牙牙齿

蒋小勇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是由许天民[1]教授在北大开展的一项正畸新技术,汲取了生长发育中心研究成果,以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为基础,被视为与口腔的生理健康相符合、风险最小、操作简单的正畸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2-3]。本研究探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在拔牙矫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拔牙矫治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15例; 年龄14~26岁,平均(18.43±2.71)岁。实验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17例; 年龄12~27岁,平均(18.51±2.28)岁。纳入标准: ① 资料齐全; ② 恒牙列; ③ 安氏Ⅰ类或Ⅱ类; ④ 中度支抗或者强支抗,固定矫治; ⑤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 ⑥ 平均生长型除了智齿外无缺失牙齿; ⑦ 前牙区上、下牙齿中度或重度拥挤; ⑧ 牙周组织健康,认知正常,熟知本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 颞颌关节病史; 磨牙锁牙合; 龋齿; 不配合研究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托槽矫治联合辅助支抗装置治疗: 所有病例均全口牙列粘结直丝弓矫正器,上颌种植支抗或者Nance弓支抗装置。初始排齐阶段弓丝为0.012 NiTi圆丝,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依次更换0.014、0.016 NiTi弓丝,确保牙齿排列整齐,对方形弓丝依序更换,最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完成矫治进入保持阶段。

实验组采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治疗: 起始除双尖牙与第二磨牙外,所有病例其他牙齿均粘结PASS矫正器,初始弓丝为0.014 NiTi圆丝,弓丝末端由颊管后倾管插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弓丝长度,使用末端回弯钳,腭向回弯弓丝末端,单翼结扎扭转牙齿,全面结扎其余牙齿,在前牙整齐排列以后,粘结第二磨牙颊面管与双尖牙托槽,用方形弓丝依序更换,最后将拔牙间隙关闭。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为患者完成粘结矫治器以后,详细记录患者由矫正开始至前牙排齐的时间。治疗效果使用X线片在矫治前与矫治后分别进行头颅定位拍摄,采用Dolphin软件测量投影,各指标均测量3次,计算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所测量的指标有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交角(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NB)、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A)、鼻唇角(NLA)、下中切牙长轴与上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上下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L1-NB)、上下中切牙角(U1-L1角)、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距离(U1-NA)、面型角(FCA)。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62±0.87)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8±1.54)个月(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改善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U1-NA角、U1-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U1-SN、U1-NA角、NLA、U1-L1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面部改善情况比较

U1-NA角: 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交角; U1-SN: 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 ANB: 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

SNB: 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 SNA: 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 NLA: 鼻唇角;

L1-NB角: 下中切牙长轴与上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 L1-NB: 下中切牙长轴与上下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

U1-L1角: 上下中切牙角; U1-NA: 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距离; FCA: 面型角。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 论

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技术又称为PASS矫治系统[4], 以生理性支抗控制为设计理念,上颌XBT颊管独特设计的-25°的圆管,此角度已超出大部分错位严重牙齿的角度,从而使磨牙在镍钛圆丝排齐阶段一直受到后倾力矩,从而占据主导力矩。上颌磨牙一直受到24 h持续的后倾力矩,有效地阻止了生理性支抗的丧失。在牙齿的初期排齐阶段,镍钛圆丝入-25 °圆管可有效、快速地解除前牙段的拥挤; 同时,将前后牙托槽有关设计改变,如托槽底板所制轴倾角、转矩角[5]以及托槽结扎翼,最重要的是传统前牙托槽沟的尺寸为0.022 in×0.028 in, 而PASS矫治系统有效减小该尺寸,改变为0.020 in×0.027 in, 使得前牙托槽间和弓丝余隙减少[6], 而后牙槽沟的尺寸保持不变,如此一来,间隙关闭中转矩控制前牙增加,弓丝在后牙槽的滑动过程中摩擦阻力减小[7]。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牙排列整齐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U1-NA角、U1-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U1-SN、U1-NA角、NLA、U1-L1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面型改善效果相近的原因是PASS矫治技术拥有多个优势: ① PASS支抗的储备概念是以Tweed支抗预备原理为基础发展而来[8]; ② 结合Begg技术中自由倾斜的移动,逐渐发展成为PASS技术中的整体移动联合倾斜移动组合的移动方式[9]; ③ PASS矫正器的预成角度兼顾了多个综合因素,如牙列生理性代偿、颌面部生长发育、牙齿矫治生物力学等,并非仅仅局限于矫正器的正常合值[10-11]; ④ 改变传统自锁托槽中被动与主动摩擦状态,发展成为10种可由医师调节的摩擦力水平; 改变传统的牙齿低摩擦自由移动阶段,促进牙位的控制能力增强,发展成为牙位完全控制。

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技术一般无需使用附加支抗装置,如种植钉、头帽支抗等。与自锁托槽矫正器矫治相比,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技术具有显著的生物力学优势,且操作简单,可有效增强磨牙支抗,缩短矫治时间,被视为安全、高效的正畸矫治新技术。有学者[12]对40例患者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牙列排齐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在拔牙矫治患者的排齐阶段,使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有利于拔牙间隙排齐上前牙,缩短排齐所用时间,改善患者面型。

猜你喜欢
生理性前牙牙齿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