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1 06:45伍进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伍进辉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地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该问题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者,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之瑰宝,对于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传统文化散见于各阶段的学校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常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此,本文将结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会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状况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同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作出探索:第一是探索文化元素,丰富学生认知,第二是拓展经典教学,开放学生视野;第三是把握节日文化,提升学生素养。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一股全新的动力。

一、探索文化元素,丰富学生认知

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社会,分析身边的环境,以及带动个人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文化教育探索与分析,同时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元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感知效果,带动学生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全面改变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例如:教师在进行《陈情表》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的培养。利用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陈情表》的时候对文中的人物李密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晋武帝与李密的重点教学,让学生知道这两人之间的关联与感情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会明白,晋武帝和李密的感情就如同朱元璋与刘伯温的感情一样,他们都是相辅相成的君王与大臣。但是,因为李密归家心切,而且对比自己没能完成作为一个儿子应有的孝心而感到愧疚,所以便提出了辞职。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口中了解到文章中所没有的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百善孝为先”以及“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等语句对学生做出相关分析与指导,从而全面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忠孝廉耻”的恪守与坚持。

二、拓展经典教学,开放学生视野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值得深入回味与探索的。而且,通过该方法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与文化共享。同时,还可以全面地拓展当下较为狭隘的高中语文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高考压力下得到片刻的喘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机会,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可拓宽学生视野的良好途径。在此,教师可以结合经典内容对学生进行视野拓展的教学。

例如:教师在进行《鸿门宴》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当时的真实历史对学生做出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为什么项氏家族要杀害刘邦,而刘邦又是怎么逃出了这次“死亡饭局”的。通过分析,学生会明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酒局”和“饭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谈事情、讲道理的地方。而项羽将刘邦邀请到此,其意思也非常的明确:这是一个基于宴席礼仪之上的交涉。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影视作品,观察鸿门宴中各个人物入席的顺序与就座的位置。通过这一观察,可以让学生看到,其入席的顺序与就座的位置也是根据身份的高低以及老幼的区分而设定的。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尊老爱幼”的体现,也是一种“家族体系”的象征。

三、把握节日文化,提升学生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节日可以将之完美地表現出来。而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索,并且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与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带动学生的语文文化知识不断地加深与进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离骚》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做出相应的思考。首先,需要分析“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此时,学生会说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而且会说出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以及保护屈原的尸体不会被鱼虾吃掉而往大江中丢粽子的故事。随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大家感觉屈原这个人和端午节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此时,学生通过思考会明白,从本质上来分析,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而且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与理想的人,他一生心系百姓,担忧国家安危,祈愿九州大地和平。而端午节在纪念屈原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昭示这一理念,通过君子爱国的感情将我们也带入到其中,感受古人的风采与创通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本质与低年级语文课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语文课堂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引导,以及综合素养方面的促进。旨在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身边的环境等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从而获取可帮助个人学习、个人生活的信息与经验。这是基于新课改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有效确立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述卿.新课程背景下地方传统文化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学周刊,2019(36):110.

[2]席俊义,王杰,王亚娥.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儒家思想的方式与价值探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30-13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