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主题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2019-10-21 06:45席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初中历史

席薊

摘  要:历史主题活动课是根据新课改要求所形成的新课型,其充分体现着新课改理念以及历史课程标准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等内涵。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特征出发,对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好一堂历史活动课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资源;主题活动;教材

主题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新课改要求,课程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还要从中形成相应的思维习惯及相关学习能力。那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堂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有必要对活动课的有效开展进行深入研究。

一、明确活动目标,彰显活动主题

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来确定能力培养目标和活动主题,这样能够使学生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并使理解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水平大多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虽然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在不断增长,但情绪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喜欢另辟蹊径。作为教师,需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明白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向抽象的过渡阶段,也要知道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还是处在感性阶段,对于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面临中考,所以在教学设计的强度和难度上应斟酌再三。例如,设计“历史上的今天”主题活动,活动目的是为了响应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等能力,在夯实历史基础的同时,拓宽历史视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況来进行区别设计,如七年级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趣味杂谈、经典推荐、文史竞答三个环节;八年级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追根溯源、经典推荐、知识竞答;九年级则可以改为分享学习方法、点拨解题技巧、链接中考试题等等。

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设计活动课,以及相应的活动目标、准备过程、评测环节等等,教师应强调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原则,联系现实生活,摒弃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展开创造性地教学。例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元中,教材已经将抗战史部分的内容编排的比较完整,但结果仅仅是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对于时政新闻中日本方淡化甚至否定侵华史实这一内容并没有过多提及,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东京审判》这部纪录片,从而进行点评和讨论。

二、拟定活动方案,组织有序过程

在确定活动主题后,教师需要根据主题来拟定一个科学、详细且周全可行的活动方案,其中包括活动目标、要求、具体步骤、评价等方面。再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相关内容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目标要问题化,要求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例如,搜集古文物活动,活动步骤可分为搜集历史文物图片、了解文物特征、思考制作的方法;个人邀请几个同学共同搜集整理,要注意分工明确、人人动脑。选材范围为中国古代文物,每一组的内容尽量不要雷同,要突出各自的特点。比如甲骨文、秦兵马俑、战国编钟等等。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到学生完成了什么和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到学生都参与了哪些活动,身心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和进步等等。一般地,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制作一个“学生活动评价表”,该表主要内容是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既包括小组呈现作品,也要体现小组合作能力,倡导合作精神和个体表现的有效融合。采用这种积极且及时的激励方式来为学生的活动成果展示提供充足的空间。

三、依据课程标准,合理利用资源

在初中历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自身对于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意识,严格依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及历史学科独有特征,将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灵活有效地运用在需要的课程知识教学过程当中。

在可选择的活动课程资源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活动的开展应首先立足于对历史教材的利用上,对教材展开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面对繁多的活动主体,教师也必须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目的是发挥其本身抛砖引玉的作用,实际的操作仍需要教师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变通的处理。比如根据七年级的教学重难点来看,需要让学生明确我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式,再结合教材内容来看,可以设计的主题活动包括有:选择“秦始皇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开展班级辩论赛。”“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对于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史为据讨论武则天的功过”等等。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在敢于质疑的同时也要强调论从史出,从而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再如,在八年级教学中,其中可以设计的活动包括“抗战遗址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调查”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了解建国前到改革开放后的重大变化,学会客观地论证和评价历史发展。

四、创设自主性历史课堂,提升学习独立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多种内容,例如语文、政治、地理等。因而初中历史教师单独运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不能呈现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貌。针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并对相关的历史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八国联军侵华”这部分内容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网络、书籍等,搜集相关的历史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学习所得。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八国联军侵华时,整个世界的发展状况,从而让学生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历史事件,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还应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课来弥补一些缺憾,激活历史教育的生命力,以达到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颜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活动课文设计及使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叶红霞.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4(09):67-68.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初中历史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