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关键概念知识的整合探究

2019-10-21 06:45杨春和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初中化学

杨春和

摘  要:九年级化学作为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除去简单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形成基本的认识和表达化学的方法。基于此,本文结合化学学科学习规律,对如何建构阶段化、逻辑化、系统化的化学课程关键概念系统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关键概念;知识体系

九年级化学关键概念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基本遵循学生的学习原理,在此基础上使其对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解决了中期化学学习出现分化的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均有显著效果。

一、初中化学关键概念系统

(一)分子与原子

分子与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是学习化学知识和认识物质所必须要形成的基础思维,如果对分子与原子的认识不清晰,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寸步难行。

(二)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指的是用化学符号及相关术语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抽象性语言,它对物质的根本性质进行描述,是一种化学学科中独有的思维表达方式,也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项重要工具。化学符号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號、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有机物结构式及结构简式等等。

(三)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是从量变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其属于技能型知识。从化学学科本质来看,其对化学反应向来是从两个角度所展开,即定性与定量研究,定性指的是发现物质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定量则是指从量的角度来描述化学反应之间的量变关系,是学习化学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计算内容中,主要会涉及到相对原子质量、相关化学式计算、溶液计算等等。

二、形成化学关键概念的基本认知方法

(一)分子与原子

虽然分子与原子的外形无法通过人体感官去进行感知,但在化学教学中,基本的认知过程依旧遵循用思维先感知,而后形成概念,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认知方法来感知其他事物的存在。这是由微观粒子的性质所决定的,只能用思维方法来对其进行掌握。

(二)化学符号

化学语言以元素符号作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对其进行组成,形成其它的化学符号。但化学符号并不是随意进行组合,而是需要根据客观物质的实际组成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是简单地指代某一种物质,还表示着物质的组成,以及其微粒的数量关系。所以,化学符号的表达具有唯一性,但其内在含义却具有多重性,如此才使得化学符号的学习比较灵活多变,这也是教学难点的所在。

(三)化学式计算

学习化学计算需要掌握分子、原子概念,对原子形貌要有清晰的认识。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同种原子有着相同的质量,才能够进行化学式计算的学习。初中化学计算的基础是比例计算,比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由分子式和化学式先确定了物质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然后通过化学方程式将分子分出的原子与其他原子进行重新结合,表达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到高中还会涉及比例计算原理的多种简单的计算方法。

(四)化学方程式计算

比例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基础,其中分子式和化学式确定物质组成中各个元素中原子的数量关系,进而明确所提供的各元素质量关系。而在化学方程式这一关键概念中,其所表达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解为原子,并与其它原子重新结合,这也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所以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根据就是该质量关系。那么在比例计算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经验来寻找一些更加适合学生且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比如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要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找到一种量的关系,从而根据其关系进行比例计算。

三、初中化学关键概念整合设计

初中化学关键概念系统中的知识点都是前后关联的,“前概念”对于“后概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通过对关键概念的系统整合,明显对于一些单一的知识点教学有着一定的优化。以化学式教学为例,学生在利用分子与原子相关概念中的原型进行化学式学习,能够充分的理解化学式意义,并对之后的化合价学习有着积极作用。在此简述教学设计过程:

从化学式定义中可以看到两点:其一,化学式主要表达物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联系物质名称;其二,化学式表示的是物质组成,那么了解物质名称与物质组成就成为学生建构化学式概念的基础。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分子与原子构成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导入,比如再次从微观的角度来阐述物质分类,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为之后书写化学式提供素材。接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出示构成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微观构成物质的分类,并联系本课内容,结合实际模型来进行化学式书写教学。此环节主要遵循的是直观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式表达意义做到真正理解。学生初步建构起对化学式的认识后,在了解化学式含义过程中,教师可对一些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进行表示,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跟着具体的实例来逐步推进,而不是一片空白地去建构抽象概念。在学生体会并且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后,再通过相关示例对各类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进行总结。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化学式:金属(元素符号)在前,非金属在后,同种元素原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数字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包括含氢元素的,符号在前,如CH4、PH3等。无“氢元素”的,正价在前,负价在后。读法:从后往前,中间加“化”“酸”……最后,教师运用课堂练习趁热打铁,对一些之前所遇到的不清楚的问题进行逐一清理,完成巩固和强化。

综上,从学科内的各知识系统之间都能够找到产生联系的线索,基于这些线索开展教学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之间的同化与迁移。

参考文献:

[1]王坤.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微[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3):79-80.

[2]李志英.浅析初中化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策略[J].学周刊,2019(07):49.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初中化学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