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的散文教学艺术研究

2019-10-21 07:06张振强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张振强

摘 要:散文以其文质兼美、感情真挚、形式自由等特点受到了广泛读者的喜爱,其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本文基于散文的类型和问题特点,对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引言

散文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并列于情感文学体裁之中,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散文的问题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别来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现阶段中职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能力差

散文的教学基础就是要学生学会阅读。阅读中朗读又是阅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的朗读的教学和练习,通常为了节约时间自己朗读一遍课文就过了。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不够熟悉,不理解课文文体的特色,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效率极其低下。

1.2 学生缺乏散文鉴赏能力。

散文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鉴赏散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主见意识,一定的鉴赏和审美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捕捉能力等等。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散文鉴赏教学的时候不太注重对于学生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于学生基本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灌输和答题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散文阅读方式死板单一,不懂得灵活变通,考试的时候机械化,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2.中职语文散文教学的方式

2.1抒情性散文教学

抒情性散文通常是作者在欣赏到自然中景物时情感的迸发,以身边的一处景物或者某一场景为依托,借此抒发内心情感。比如老舍《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感》等等,都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抒情性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

首先,根据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来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包括抒情在内的多种表达方式,并对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有所接触和了解。抒情散文作为一种辨识度比较高且常常会接触到的一种文本体裁,自然是了解和学习抒情表达手法的不二之选,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这些文本,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根据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让学生明确散文的文体类别,确定作者的抒情对象,再通过朗诵、鉴赏等方式来品析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抒情时所用到的表达方式、技巧,最终从其表达效果中感受作者借助景物所传达出的真挚情感,这种由抒发到深化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着重强调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的关键点。

例如,在《春》中,朱自清以其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首春天的赞歌,文章从“草”“花”“雨”“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从一幅幅春色图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与迎候之情,抒发了其对于春天的喜爱,从文章开篇中便可清晰地感受到,而“盼望着,盼望着……”也为全文奠定了轻快、喜悦的感情基调,而之后作者是如何将自己对于春天的体验和对春的喜爱、赞美进行表现的,这也正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需要深入挖掘的点。

2.2议论性散文教学

议论性散文的意义在于从领悟作品内涵的过程中,获取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可见,议论性散文其特点就是以讲述或是阐明一个道理为根本目的,但又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或是社会中的常见现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加以文学性的写作手法来强化道理的深刻性,最后添注上作者自身对于具体事例或现象的真实评价和感悟,达到写作目的。也正是由于议论性散文的独特体裁特点,这种从身边小事展开叙述,讲道理蕴含其中娓娓道来的写作手法,反而可以使读者在不经意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体验。此外,议论性散文具备有比较强烈的逻辑性和典型的说理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对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加以分析。议论性散文不同于传统和普通的议论文,其在文体上更偏重于散文,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甚至要强于抒情性散文,可以说这是作者一生的感悟,他在以其切身经历告诫后人。譬如《第一次真好》《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等。在此,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文中讲述了“我”在于小伙伴一起爬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被困山腰,直至天黑父亲找到了“我”,并引导着我逐渐走出了困境,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故事性比较强的议论性散文,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只有感受到“我”在当时所处情境下的无助与恐惧,才能够对于作者所暗示的生活困境感同身受,而至于揭示出文章背后所要传达的深意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议论性散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想要很快地理解并把握文章內涵可能还是有一些困难,或者是因为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和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亦或是学生文章所揭示的哲理与当下的社会背景不符,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说一些空洞地告诫性语言,而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其已有的生活认知经验,来使其萌生出表达自己真实感悟的想法。

2.3记叙性散文教学

记叙性散文属于记叙文的框架,也是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类文体。首先,从内容上看,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强调真实性;其次,作者通过自身写作能力来对故事进行加工,并时不时地渗透着自己对于其中一些人或事的态度和看法。比如《春酒》《观舞记》《羚羊木雕》《竹影》《散步》等等。记叙性散文就是将记叙这种表达方式运用到了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之中,故而产生了这种兼备二者之长的新文体,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加趋向于对文本体裁本身和作者写作、表达技巧的强调[2]。

例如,在《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儿时得到的第一本“书”,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以及其中的温情和生命的乐趣,也抒发了自己对那个特定年代的独特感悟与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入手,逐渐地过渡到文章分析环节,在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后,与学生一起探寻作者与父亲、同窗好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结束语

散文是美的文学,它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间真情的种种感悟,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散文阅读来进行体会与升华的精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明确散文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语言、结构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达到培养其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芷维.基于文本解读浅谈中职语文散文教学[J].汉字文化,2019(10):101-103.

[2]何峰雪.中职叙事散文的情感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