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2019-10-21 09:48潘艳禄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基础课学时课程体系

摘 要:文章从软件工程专业为实现应用型软件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改革创新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软件产品开发管理应用的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企业急需大量满足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而走出校门的高校大量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出现这种矛盾的现状主要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没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无法从事相关岗位上的工作。为解决这种矛盾需要院校针对社会发展现状,深入相关专业方向的各层次企事业单位,得到各工作岗位的企业要求和行业标准,从新探讨对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找到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课程设置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法,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1、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1.1多元化岗位需求模式

随着网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的应用,软件产品不再局限于电脑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上APP的广泛应用,使社会发展中各领域移动应用得到加快扩展,移动设备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交付给客户后,往往需要提供给客户系统环境搭建、网络环境配置、使用人员培训等相关软件实施的技术支持,在用户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还需要软件企业进行技术帮助和服务。伴随一个软件产品从开发到用户使用,软件企业需要设计、开发、软件实施、售后技术服务等多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这些岗位都是企业所不可或缺的。

1.2岗位分工细化

即使是开发一款面向互联网的WEB应用程序,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工作也分为前台开发和后台设计二个岗位,每个岗位应用的技术大不相同。而软件销售、软件实施、软件技术支持岗位更有其对应的岗位技术方向。每个方向上需要掌握的专业语言、应用工具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出现新的版本和新的功能,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跟上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熟练掌握及应用。

2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循规蹈矩,不求变新

很多院校沿用传统的培养方式,使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比例过大,专业课课时量不充足,专业课开设的科目不够广泛,培养学生岗位单一。师资队伍更新缓慢,教学内容跟不上知识的更新。软件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可许多高校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不充分,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无法达到,也制约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養,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2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很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进入职场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融入团队合作中。在校期间,除了专业技能,也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代码编写的规范、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行业行为标准都要灌输到课程的实践当中,这才能使学生既有技术能力还具备职业能力。

3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在培养规格上体现为培养适应管理、设计、开发、实施、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种人才特征要求,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然后要适当地了解与岗位专业有关或者邻近专业的前沿知识;再培养相关职业综合素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需要从整体上关注企业需求,从而培养大批适应全球化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3.1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形式。以往公共基础课开设时间为大学前两年,涵盖多门学科,如数学、英语、物理、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毛泽东思想等。公共基础课的学时量偏大,应该适当缩短公共基础课的学时,或者将部分课程变为选修课程,这样就可以增加专业课的学时量。专业基础课在大一就可以开始开设,根据专业方向的侧重点,可以将C语言或者JAVA语言作为第一门专业编程课程,使学生在大一就接触编程语言,对程序开发有所了解。专业基础课贯穿整个大学四年,课程的开设应该遵循连续、递进的原则,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专业技能。管理设计类课程可以在大三、大四开设,学生在有了专业基础知识后,对更高难度的设计类相关课程才更容易理解。

3.2岗位方向灵活的专业课构建

软件工程系就业岗位分为开发、实施、技术支持等多个方向,只开发方向又可以划分为面向窗口、面向WEB、面向移动终端设备的开发。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对专业方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根据自己学习兴趣侧重面,对专业岗位方向有了初步的确定。如果将软件各个岗位方向专业课全部开设,每门课只能拥有少量学时,而且学生学习科目偏多,各科无法达到一定深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1)在专业基础课开设过后,可让学生重新选择专业岗位方向。针对每个岗位方向开设岗位专业课程,面向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和学时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岗位专业知识上有更详尽的掌握。

2)由于对课程进行了岗位细化开设,岗位的边缘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开设,这样多个岗位方向上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学习,即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又可以让想在多个岗位从业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岗位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实践课学时量,设计成以任务驱动的实践性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综合能力。

3)课程内容紧扣企业应用要求,以往程序设计类课程老师教授的应用工具和开发方法往往跟不上企业应用的版本和架构。院校应该定期派遣老师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应用内容、范围,涵盖在课程内容中,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应用不脱节。

4)为了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力度,在每个学期结束前都开设当前学期核心岗位专业课程的实践训练课,课时在五十学时左右,训练内容可以涵盖本学期一门或多门核心岗位专业课程,可以将实训内容设置为一个独立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各个项目小组,项目需要全体组员通力合作完成。通过实训课,可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结语

通过面向企业岗位人才要求构建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尝试,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大幅度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更加适合在现代经济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韦迎春,文俊浩,陈蜀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9 -50.

[2]乔付,王国权,张凤武. CDIO 理念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11):39 -41.

[3]孙雷,王新.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22 -224.

作者简介:

潘艳禄(1976.3.12),女,汉族,辽宁,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课学时课程体系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