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22 12:37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无缝专科科室

221300邳州东大医院护理部,江苏 邳州

脑卒中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是具有突发性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之为“脑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事件。该类患者多因脑部急性循环障碍而造成,使得脑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上因损伤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1]。

脑卒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脑损伤即可转变为不可逆性,如不能及时抢救,则会危及生命,因此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也是临床上的一种急危重症[2]。发病后是否及时救治与救治成功有着重要的关系。医院门急诊是医院救治的第一线,可体现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3]。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救治中实施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以便提高抢救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9~88岁,平均(68.50±1.68)岁;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2~88岁,平均(65.53±1.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如建立静脉通道、清理呼吸道等,并转送院内诊治。⑵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从接到120 指挥中心通知了解患者初步信息开始到急救结束后转入专科治疗为止:①建立专科急救护理小组,包括影像科、ICU、神经外科、急诊科等多科室,对各组员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考核及培训组员该疾病急救知识及技能。②对急救设备及药品定期检查,保证急救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接到120 急救中心出车任务时,出车应在2 min以内。通过电话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如目前身体状况、发病时间、病史等,通过电话告知在场人员实施初步急救,例如清理患者口鼻异物,解开腰带、衣领、避免摇晃头部、头部垫高15°、静卧等。采用格拉斯哥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并对其神志、双侧瞳孔大小、血糖、血压进行监测,再次检查患者口鼻是否存在异物。评分≥8分,应对其进行即刻转运,<8 分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稳定其生命体征后,实施转运。将患者搬运至急救车内,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监测患者病情,告知随行人员相关事项,通知院内各科室抢救人员到位,开通绿色通道。就诊人员来到急诊室后,迅速做好急诊准备工作,包括平车、心电监护、抢救药械,并以电话形式告知相关科室,以便可提前准备救治物品。③患者抵达急诊科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并在10 min 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情况、颅内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气道开放、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④在医生诊查时,护理人员协助完成急救措施,并送检标本,做好护送检查的准备。在护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携带急救转运箱及记录单,以便在病情需要时及时抢救。⑤20 min 完成各项检查,联系影像学医师,尽快完成CT或MRI检查,并与专科医师联系,现场急会诊,准确对病情做出判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⑥对于可溶栓治疗者,可进入溶栓绿色通道,1 h 内完成溶栓;急性脑出血伴手术指征者,需在半小时内完成各项术前准备,CTA 检查者可由急诊医师留置专用的耐高压留置针,并通知手术室或介入室,护送接受专科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s,h)

组别 n 转科时间 科室会诊时间 抢救时间 院前急救时间观察组 38 12.32±1.32 4.65±0.54 25.31±5.46 18.32±5.41对照组 38 25.41±3.25 10.41±2.41 33.14±5.46 24.02±5.34 t 23.003 14.377 6.251 4.6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急救相关时间,如转科时间(患者转至手术室、病房和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科室会诊时间(会诊科室人员到达急诊科时间)、抢救时间(患者接受急救后至转运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时间(从接到120 急救中心电话到现场提供急救的时间);观察两组急救效果,包括好转、加重、死亡,急救有效率=好转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时间比较:观察组转科时间、科室会诊时间、抢救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脑卒中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发病率高,大部分伴随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且发病突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昏迷、肢体麻木、头痛等,如不实施有效措施,会导致患者神经细胞死亡加剧,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4]。

该疾病病情严重,因此对患者来说,急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该疾病起病6 h后,脑细胞会产生不可逆死亡,在起病6 h 内实施正确急救,可有效降低死亡率[5]。急诊科是院内专科急救及院前急救的枢纽,作用显著,不仅要对救治过程、转送患者、协助确定专科治疗方案进行参与,并且还是众多环节联系的纽带,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急救护理工作,如接诊、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救护理、专科护送等防止出现遗漏、盲目、重复等,提升患者急救成功率。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重点在于急救流程的顺畅快捷及各急救环节的紧密衔接。通过建立脑卒中专科急救护理小组,对患者急救流程进行参与,并重视各科室间的协同救治。强化对小组成员的专科培训,保证其在操作及理论中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判断,从而提升救治成功率。最大化将救治时间缩短,使用格拉斯哥评分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低于8 分的患者应首先实施现场急救,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转入救护车进行转运。该急救措施对护理人员及急诊医师的心理状态及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应处变不惊,并强化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对清醒患者提供鼓励、安慰、关爱等,转运期间,应通过车载通信设备联系急救中心,告知患者实际病情,提前准备好人员、器材及床位,并通知其他会诊科室到位,保证无缝衔接整个救治过程。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可缩短急救相关时间,且急救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无缝专科科室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