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润智”而生辉

2019-10-23 02:24聂闻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研究者情感作文

聂闻

针对这些年来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流派纷呈的现状,有知名人士指出: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不管给其以怎样的名称,对其都只是一种修饰,语文、作文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是的,无论在语文或作文前面冠以何种名称,都是一种修饰语,这些修饰语的附加表明研究者对这个学科最核心的认识。正是这一认识,体现着研究者对这一学科的关注重点。也是这一认识,检验着研究者对这一学科本质认识的接近程度,较量的是研究者思想的深度与高度。前些年,有人提倡“绿色作文”,这一提法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绿色和作文应该是扯不上关系的。这样的提法,除了是一种应时应景的“时髦”外,暴露更多的是提倡者对作文认识的无知。“润智作文”则不然,“润”,在强调学习过程气氛和谐的同时,更注重心灵的唤醒和生命的成长;“智”,则在强调作文能力灵感的同时,更提倡在作文里做“智慧人”,而不是“知识人”。通过这两年来对“动态作文”课题的研究,我觉得,在作文里强调“生命”和“智慧”就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触及。只有这样,我们对作文的认识才能清晰,接下来的研究才能有效。否则,即使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对“润智作文”,我为什么要给予如此的肯定呢?因为在我看来,王丰老师的“润智作文”,不仅综合地继承、整合了不少作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响亮的提法。

首先是作文中“智”的提法。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列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学校所开设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进行着智力的培养。所以,很少有人在学校某一学科中很响亮、很独立地提倡“智”,觉得没有必要。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或作文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的是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等,很少单独地、响亮地提倡“智”,这是我们对语文和作文教学的忽视或失误。一种观点被提出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提及,而是突然有人提及,且提到了点子上,提到了该关注的关键点上。写作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既然是项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其“智”的因素和成分就是不容忽视的。还有,习惯上我们把教给学生知识认为是一种“智”的培养,其实,学生拥有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二者是不能够等同的。在“润智作文”里,“智”的落实,通过思维的多向性与对个性的呵护来实现。思维的多元化,符合创新精神的塑造与培养;个性的呵护,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课堂往往具有裂变的激发性与生成性,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启迪中,会让课堂成为一个智慧衍生的殿堂。

寫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由作者向不在场的第三方——读者,表述自己情感世界的理想状态,具有极强的虚报性、主现性、情感性、夸张性。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载体用情感向读者还原思想状态下的情形的线型输出过程。所以,研究作文教学,导致写作内容情感的因素必不可少。正因为情感具有无限的延展性,所以在时空上与客观时空上有不等同性:在现实中瞬间发生的事,在写作中可以作随意延长与放大;现实中漫长的时光,写作中可以通过一句“几年后”一带而过。同理,在空间上的切换同样是随意的、自由的。作者的情感,多数情况都是通过体验来获得。体验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成年人写作是这两种体验的综合。儿童写作,情感的体验就更多借助于活动得来的直接体验。所以,情境型的写作研究成为了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同。

话题作文,起始于十多年前的高考作文,因其写作内容的广泛性、自由度与文体的开放性,曾一度广受好评,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话题作文的衰落是因为其内容的过泛,被一些考生投机取巧加以利用而获高分,最终遭到人们的质疑。话题作文在考场上的失落,并不等于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无用。相反,因为话题作文本身的特性,在一个班级里,围绕话题而展开作文教学,话题确定了作文的主题,不至于让学生因作文的散、泛而没有了方向。在同一主题之下,因为作者个性不同、关注点不同,所以既是对不同层次思维的开发过程,又是对作者主体个性的维护。对作者个性的维护,为学生有内容可写提供了材源的保证,而学生能写、愿写又为写的兴趣做了很好的铺垫。无论谁用何种方法,只要让学生有了写的内在动力,写作教学就算是成功的教学。 形式上的开放,既是在文体上的创新,更是写作个体创新精神的培养与体现。

“润智作文”正是在“智”的前提下,很好地借鉴、利用了对作文教学有用的因素——体验,让学生获取作文所需的情感——话题,引发联想、寻找内容,又给予写作内容与形式上的自由,让“润智作文”的落实有了可行的途径。在课堂操作的层面上,“润智作文”的特色又体现在未知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这又是作文教学上智趣的表现,也是学生作文兴趣之火得以不灭的奥妙所在。将过去的“玩动脑筋”变为现在的“写动脑筋玩”,以一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其收效必然是一种高效的回馈。

当然,“润智作文”的实践还在探索的路上,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因为我知道,王丰老师不只是在提出一个“润智作文”,而是要经营自己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作文教学状态,而“润智作文”也是一项极其宏大的工程,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实践、完善。

(作者系《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研究者情感作文
情感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台上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