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SWOT分析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0-24 05:30徐春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科青年教师院校

黄 瑜 徐春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处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基于经济发展新形势,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与科技革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工科人才,201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推出“新工科”计划:加强新兴工科专业的建设发展,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其具体内涵是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新工科具有创新性、交融性、跨界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涉及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机制改革等[2],为高职教育与教师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创建一支契合新型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成长于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没能完全达到新工科的要求。因此,对高职青年教师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全面审视,积极探索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策略,成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青年教师发展内涵

教师发展是一个涉及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内容,涵盖诸多理论、实践与目标的术语。狭义的教师发展主要指改善教师个人能力的活动,强调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等专业化发展[3]。广义的教师发展不仅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活动,还包括教师作为完整个体的全面发展,涵盖了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发展、专业成长、家庭保障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4]。青年教师发展也具有同样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并有其特殊的发展特点与规律。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分段统计方式,本文把高职青年教师界定为35周岁及以下,在高职院校专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群体,其中不包括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青年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发展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青年教师发展,是指在高职院校组织环境中,以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以实现角色转换、胜任工作岗位为目标,促进教师个体与专业全面发展的过程。由此,本文从政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三个维度,提出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分析框架(见图1),该框架涵盖了政府、学校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青年教师发展的基本要素。

图1 影响青年教师发展的主要关系与基本要素图

2 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年龄优势明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中,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人数的33.7%。一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创新能力强,对新工科背景下要求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更容易接受与掌握。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更能理解“90后”“00后”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历层次提高。常信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59.4%,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8.3%,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中,89.7%的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层次普遍较高。这部分青年教师具有较高水准的知识积累、学术研究和技能训练,具备了承担教学任务的基本素质。

3)教学热情高昂。常信院每一学年都会开设超过4 000门的必修课与选修课,2018年的校内总课时数为166 584.9,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教学工作量由青年教师承担,人均工作量超过300课时/学年。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工作参与度和新鲜感都比较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在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也更倾向于尝试MOOC、SPOC、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式教学方法。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常信院近三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中90%毕业于国内外各大高校的非师范专业,其中仅少部分青年教师具有教学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和新工科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的要求。常信院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的优秀率为30%,青年教师获得优秀的比例只占到优秀教师总人数的15.7%。2018年常信院新入职教师参加江苏省岗前培训的合格率为89.5%,参加校内教学能力测评的合格率为89.1%。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不扎实,岗前培训效果难以迁移到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把控较弱,驾驭学生和课堂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2)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青年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和研究潜力,但是独立研究能力较为薄弱,科研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涉足新兴产业研究的更是稀少。2018年常信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科研贡献奖的16位获奖教师中仅有1位是青年教师;教师发表的65篇中文核心及三大检索论文中青年教师仅占5篇,不足十分之一的比例;在学术著作、纵向课题、授权发明专利以及专利技术成果转让等方面也存在类似情况。此外,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申请重大课题尤其是省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相应科研资源支持,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3)职业规划有待明确。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师德师风、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等方面,缺少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引导。根据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常信院超过七成的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规划,对高职教育发展和自身职业定位的理解也不够全面,简单地将职称晋升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青年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无暇顾及个人发展,甚至少部分青年教师已经出现职业倦怠。另有部分青年教师仅把常信院看作是职业生涯的驿站,较少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归属感和成就感不强。

2.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1)政策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时期,国家日益重视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建设,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和政策环境。

The observ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of satellite borne microwave imager at new-added frequency over East

2)学校重视。常信院通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校本培训平台,统筹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与交流;制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拓宽教师发展路径,构建“金字塔式”教师结构梯队;建立校企培养基地、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教师培养与评价机制,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了全方位的平台支持和成长路径。

3)技术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青年教师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交流学习。新工科背景下,新技术与新产业的交叉发展、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创新融合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2.4 威胁(Threats)分析

1)新工科建设提出发展新要求。新工科具有不同于传统工科教育的新特点,其基本要求是改革工程人才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深层要求是提升高校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青年教师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主要执行者,需要把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契合点,掌握新理念教学方法与新技术实践经验。高职教育正处于改革时期,情境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青年教师作为高职教育一线工作的主要参与者,需要积极面对新工科教育改革和高职教育变革,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探索自我发展新途径。

2)生源变化带来的新竞争压力。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等文件的出台,2019年常信院成为面向社会人员招生试点单位。同时,高职院校的适龄生源减少、生源质量变差[5],常信院需要优化招生机制,调整专业与师资配比,针对不同生源、不同专业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面对专业改革、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将面临巨大的教学压力和竞争压力。

3)教师发展与评价机制存在偏差。受体制影响,常信院和多数高职院校一样,尚未建立完整的教师发展体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后培养体系。具体表现在青年教师的专业规划、培养路径、考核方式等存在碎片化态势,学校的管理体制、聘用制度、激励机制等存在片面化倾向,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的增加,过度关注科研成果、竞赛获奖数量的增长。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依然是重科研轻教学,教师评价机制也偏重科研成绩,导致青年教师更愿意写论文、做课题,反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新制订青年教师发展方案,研究分类评价标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系统的、动态的管理体制。

3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策略

3.1 政府助力,搭建青年教师发展与交流平台

政府作为社会各方力量行动的风向标,可以通过政策制定来引导高职院校改革、助力青年教师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9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双师型教师要占到专业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4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双高计划”,《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政府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政策支持,为高职院校谋求发展空间,为高职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平台。通过政府牵头组织,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校际交流平台,为青年教师营造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采取线上自学与线下培训相结合、专家报告与观摩教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讨论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互听互评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和学术探索中不断前进,最终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目前,省级层面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负责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江苏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平台,拓展青年教师学术水平与国际视野。市级层面有常州科教城与德国巴符州联合成立的常州中德教育培训中心、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培训资源。

3.2 学校主导,健全青年教师发展与培养机制

1)完善培养方案,构建“进阶式”发展体系。遵循按需培养、学用一致、理实结合的原则,以巩固职业志向、提高职业素养为目标,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借助教学测评与比赛,搭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展示平台,定期开展说课、评课等多形式的教学竞赛,增进青年教师之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围绕“新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团队带头人→大师名师”的发展路径,构建“进阶式”青年教师发展体系[6]。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将培训内容与教师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帮助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应用、提升。此外,设立专项经费,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访学研修,加强合作交流,增强其科研能力与国际化水平。

2)改革考核标准,健全评价激励机制。针对高职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现状,学校作为管理方和组织者,需要健全分类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改革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工作条件与成长环境,增强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自我发展意识。根据不同学科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不同要求,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新工科建设的教师资格标准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激发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内生动力。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青年教师的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适当增加教学考核指标的权重,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把关注点放在卓越人才培养、创新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不断发掘自身内在潜力。

3)强化校企合作,构筑企业实践培养基地。面向新工科建设,实施青年教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校内教学名师和企业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学校特色,拓宽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途径,建立一师一企业教师培养基地,深化企业访问工程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与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水平。鼓励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基地,集成利用校企资源,强化教学实验、科学实践、实习实训等,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考核,学校可酌情提供培训经费资助或物质奖励。

3.3 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明确职业规划与目标

青年教师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本身,关键是内在动力,基本要素包括职业规划、激励机制、培养制度、专业成长、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因此青年教师发展除了需要政府提供政策环境与发展平台,高职院校提供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等客观因素,还需要持久的自主发展动力、明确的职业规划等主观因素。科学的职业规划需要青年教师和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制订,并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变化、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完善,真正体现出青年教师发展的外在要求与自主选择。职业规划涉及青年教师的职业理解、职业定位、技能提升、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规划制订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职业兴趣。青年教师应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思维方式,了解自己是热爱课堂教学,还是偏爱科研工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青年教师应准确理解自我的教师角色和行为规范,熟悉岗位要求,完成角色转换,进而培养个人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第二,提升专业能力,明确职业定位。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入职培训、老带新计划、教学观摩与评比等机会,补充教育理论知识,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升专业水平与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入职后应全面分析学校情况、专业发展、行业变化等,了解高职教育要求、高职学生特点,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同时为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年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深入钻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第三,确立与分解职业目标。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转换和入职培训的基础上,兼顾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首先要确立与自身特征相适应的职业目标,寻求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相契合的路径。然后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自身所处位置分解职业目标,设定不同时期在教学、科研、职称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并规划具体的发展步骤或路径。

第四,制订与修正职业规划。青年教师在深入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要把握好发展目标与适应过程的关系,制订完整的职业规划方案,并在实践中对职业规划不断进行反馈与修正。高职院校也应努力满足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例如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心理调适指导,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心,引导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与职业目标。

4 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高职青年教师发展事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建设水平。因此借助政府力量,以高职院校为主导,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建立系统的动态发展机制,对于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打造双师、双语、双能、双创的“四双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创建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教育特色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分析高职青年教师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通过搭建青年教师发展与交流平台、健全青年教师发展与培养机制、确立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与目标等多维度的发展策略探索,以期能够为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工科青年教师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