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幼儿园不适合大多数中国家庭

2019-11-04 01:40Daisy
家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蒙氏育儿男孩

Daisy

蒙氏幼儿园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白花钱。

回国度假时,我跟一个多年不见的好友撸串。当年我跟她并肩坐在高中操场的看台上,她偷偷看暗恋的男生打篮球,我坐在旁边笑她无聊。笑着笑着时间就溜走了'再见时都成了孩子的娘。

她拿起一串牛板筋,撸到第二块和第三块板筋中间的时候,突然停住了。她抄起啤酒,“呼噜呼噜”几口下肚,叹了口气说,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陪娃,工作太忙了'早上出门娃刚醒,晚上加班回来娃已经睡了'周末也是随时待命,全靠两边老人带。总觉得对不起娃,但也没办法。

我说,不是没办法,是你不想,真的需要赚那么多钱吗?她瞪了我一眼,国内中产的苦你懂什么,我娃明年上幼儿园了'报了个蒙特梭利幼儿园,据说特别好,学费1万元一个月。不拼命挣钱能行吗?全家吃土吗?

粉丝互夸群常有小伙伴问,蒙氏幼儿园好吗?稍微理性点的妈妈会问,蒙氏幼儿园有宣传的那么好吗?

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假如各项标准都好,就代表你娃上了一定好吗?不是抬杠,不是泼冷水,尽管无数名人大佬都是“从蒙氏教育走出来的”,但事实是,蒙氏幼儿园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白花钱。

家庭蒙不起来

我曾在粉丝互夸群潜水,看到有位妈妈讲述她曾在蒙氏园看到的一幕。有一天,那位妈妈去接女儿回家。班里一个男孩出来时穿了一件防晒衣,当时户外30多度。接男孩的奶奶执意要求他脱下那件长袖衣服,男孩不从。防晒衣本来就是有太阳的时候穿,但老人不这么认为,坚持让他脱下来。

男孩叫着“不要不要”躲开,奶奶追上来强行往下拽。男孩挣脱开,奶奶威胁他说,你这样我不管你了!然后自己径直迈向电梯。男孩追过去,奶奶一个利索的转身,抓住他的衣服拉扯,一边拉一边说,你把衣服脱了,我给你买果汁喝!

男孩经不住诱惑,不情愿地把防晒衣脱下来,气鼓鼓地说,我一个人喝,不给别人喝!奶奶大声呵斥,你怎么这么小气?都不懂得分享!

故事讲完了,那位妈妈最后总结道,如果是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是别送孩子去蒙氏幼儿园了'白花钱。

不少人对蒙氏的印象还停留在摆放整齐的教具,以及就地取材各类花式玩法上,然而,教具和玩只是冰山一角。

蒙氏强调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让他们自由探索发现,从经验里吸收智慧涨见识,而非通过强制管教和奖惩制度,比如果汁诱惑。

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一天的尊重独立和自主,回到家分分钟被打回原形——“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听我的没错!”“按照我说的做,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如果不跟弟弟妹妹分享玩具,你晚上就别看iPad!”

幼儿园一套,家里一套,这样搞下去,不怕把孩子弄得精神分裂吗?儿童心理学家说话就委婉多了.家庭应该选择与之教育理念匹配的幼儿园,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如果你家本来不是用蒙特梭利理念来育儿,而最终你选择了蒙氏幼儿园,那么你的家庭教育理念必须更新。就算你不通读蒙阿姨的五本蒙氏经典著作,起码你得深入了解蒙氏理念并在家里实践吧!

中国的家庭结构和育儿假制度下,妈妈重返职场后,大部分家庭都是由老人或育儿嫂主力带娃。并不是说老人和育儿嫂带娃就不好了'这都是家庭自己的选择,何况更多的是无奈下的选择。但问题是,她们的理念很难更新,也没义务更新。

我只听说过育儿育己,只听说过“父母的自我成长”,没听说过“老人的自我成长”和“育儿嫂的自我成长”。

家庭不蒙起来,幼儿园蒙得再纯也白搭。

心态蒙不起来

就算是父母主力带娃,在家实践蒙氏理念,敢说你把娃送入蒙园的初衷很“单纯”吗?有多少家长是被“蒙氏教育走出的成功人士”吸引,不惜吃土也要送娃去蒙氏幼儿园?

好像只要我把娃送进蒙园,就意味着跟这些名人大佬接受同样的教育,赢在起跑线,不走向人生巅峰都困难。这不能怪家长,只怪一些蒙园创办者不是幼教专业人士,而是商人。幼教专业人士懂孩子,商人懂孩子的爹妈。

顺应儿童个体自然成长规律,可引导,不可强求,不可施压,不可包揽,不可代替,让儿童在自由独立的“工作”中完成自我成长。

他们的招牌是,微软创始人盖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美国总统克林顿一家、英国乔冶小王子、NBA巨星库里、网球巨星费德勒、歌星碧昂斯、大提琴家马友友,从商界到政界,从体育到演艺,跟蒙特梭利教育挂上钩的名人大佬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园的理念多成功啊!

蒙阿姨如果活到今天,一定会被你们气笑的。翻遍蒙氏关键词,你找不到“成功”的影子。事实是,每种教育理念下,包括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都有大批优秀人才涌出,只是蒙园的宣传册上当然只会列举蒙氏走出来的精英。

玛丽亚·蒙特梭利当年建立第一个儿童之家,初衷是接納帮助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精神上有障碍的儿童”,她的目的绝不是“智力开发”,更不是为了“培养成功人士”。

如果你把对孩子的成功期望过早强加于他,并处心积虑为之选了一条有无数“成功案例”铺路的教育方式,那么你的教育理念已经跟蒙氏八杆子打不着。

体制蒙不起来

德国也有蒙园,还有蒙校,只要你愿意,一路蒙到底。蒙校的升学率如何?这个我真不好去打听,会显得我特别外行。那些能把孩子送入蒙校的家长,都不会在乎他上不上大学。

蒙氏教育提倡顺应儿童个体自然成长规律,可引导,不可强求,不可施压,不可包揽,不可代替,让儿童在自由独立的“工作”中完成自我成长。本质是“不教”,更不会要求孩子“超前学习”。这与中国的体制教育模式正好相悖。

我记得我当年上小学一年级,拼音就学了将近一学期。如今的小学一年级,拼音几节课就一带而过了,因为老师默认你在家已经学过,家长肯定教过。但如果你遵循蒙氏教育理念,你不会要求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课本。如果孩子拒绝学,你说那不行,不学也得学,人家都学了。这样一来,你的家庭教育理念又跟蒙氏不搭边了。

凡是有底气认同蒙氏教育理念的家庭,将来大概率不会选择体制内教育。他们也许会出国移民,甚至有人开“家庭学校”在家自己教。蒙氏幼儿园毕业的娃想衔接到传统教育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适应“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接受“跟着老师走”的节奏。

简单来说,如果你家庭育儿理念难以更新,你送娃去蒙园的心态没摆正,你后续衔接教育的路没铺好,我劝你还是不要送娃去蒙园,白花钱。

——摘自微信公众号“天赋一饼”

猜你喜欢
蒙氏育儿男孩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学前蒙氏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分析
偷偷摸摸育儿
中国少数民族蒙氏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男孩胆小不丢人
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老男孩
育儿神器
育儿Q&A